|
khenv point
1. BOD5/COD是用来判断废水可生化性,就是说是否能够通过微生物处理。
一般来說正确,但有时候要靠经验。不见得BOD/COD低就不适合生物处理。但学生时代,我的恩师欧阳教授說,cod上万的宜当废液,可考虑氧化法(包括焚化-----),生物处理未必划算。(尤其只用好氧的方式)
1.1但对于可处理到程度你是参考什么数据来判断废水中总COD的 去除率。
仍是先用饣(BOD)微比(f/m)概念,然后再参考BOD5/COD。而不同废水特性,饣微比抓得不同,难分解废水如果可生物处理,饣微比会捉低一些。如为串连式,前高后低。很多难分解物质经长时间水解后,慢慢变为可分解,------。 anyway,对於高浓度物质,水质的调勻重要到不行,几乎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1.2通常废水中含有各种各样物质,当同样的BOD5/COD值的不同废水,它们含有不可分解的COD的总量就可能导致COD于一种水中合格 另外一种废水中COD不合格的情况?
参考上面的說词,所以是时间、空间及工程经济性的问题。
1.3因此设计总是根据一些资料或者数据来判断生化系统能够对总COD达到什么程度的去除,请问以您的经验跟日常设计是怎么考虑的
一樣,水质、水量,如何保证调勻,生物处理的设计及控制操作参数观鲇是一致的。水质水量调勻之后才考虑饣微比。当然这是针对高浓度物质特性废水,低浓度废水尤其是生活污水,除非要除氮除磷,不然依照造一般书上說的设计,不会有大问题。 again,参考上面的說词,所以是时间、空间及工程经济性的问题。
2.针对上述内容,为了确保工程的效果,有人提议当废水的BOD5/COD<0.3的情况下,将废水的BOD进行更长时间的测定 ,7 10 15 20等时间测定确保准确性,同时另外的是通过小试验判断.但这些测定毕竟时间比较长,同时要比较细心的工作才能接近实际.
BOD7 10 15 20不需要。直接生物处理小试有帮助。
3.1针对这些继续探讨下,针对上述陈述中BOD5/COD相同的不同废水,有的认为提高BOD5/COD的方法,有水解 ,高级氧化等提高水的可生化性。另外一种认为是通过添加容易分解的物质来提高废水的BOD5/COD比值,达到处理效果。对于第二种方法你认为达到处理效果么?
可以。
3.2我的理解是通过添加额外的容易分解的碳源是可以提高废水中微生物的存活,但是对于原来存在的难以分解的COD能否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呢?你对于这个问题你的理解呢???
微生物之生物处理法是用千军万马于战场决输赢,比如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太多的锌将造成毒害。所以任何一样物质,微生物都有其代谢、忍受、影响、毒害的途径浓度时间函数,以此为原理,即可了解本法可行性。碳源不足的除氮原理与此也相通。
4.以下是一段一个前辈对一些书本上引用资料分析,你认同么??你还有什么补充??望赐教 什么叫B/C?B/C表示什么意义?B/C是BOD5与COD比值的缩写,该比值可以表示废水的可生化降解特性。如果CODNB表示COD中的不可生物降解部分,则废水中不可为微生物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所占的比例可用CODNB/COD表示。 BOD5/COD与CODNB/COD之间有如下表所示的关系: CODNB/COD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BOD5/COD 0.52 0.46 0.41 0.35 0.29 0.23 0.17 0.12 当BOD5/COD≥0.45时,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仅仅占全部有机物的20%以下,而当BOD5/COD≤0.2时,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已占全部有机物的60%以上。因此,BOD5/COD值常常被作为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指标。 BOD5/COD 0.45 易生物降解 BOD5/COD 0.30 可生物降解 BOD5/COD 0.30 较难生物降解 BOD5/COD 0.20 较以难生物降解 B/C在环境工程上有着非常重要而实用的意义。
基本上认同,但仅是规划流程时的参考,由于微生物尚可驯化、基因重组-----,而难分解的cod经过时间、水解或沉淀,会有变化,所以水样bod/cod非定值。很多时候难分解物质欲生物处理,不能只考虑上述说明,也要靠实战经验,实验分析或是考虑该业别废水特性。我遇到精细化学废水,bod/cod低于0.1,以生物处理在设计范围内,一样很成功。所以再次强调工程不仅是时间、空间及工程经济性的问题,设计者的解决问题能力、经验也是成功因素之一。
5.一切错误的根源!COD与BOD的差值可以表示废水中不可降解部分的有机物。一派胡言,误导了多少业内人士,他们死的比窦娥还冤!
不会是----的高见吧!基本上个人尊重学院派说法,但在工程上不是像华人考试一般,解答唯一缺乏创意。如要猫抓老鼠,能抓老鼠的猫,都是我属意的,我会选一只业主喜欢会抓老鼠的猫,您呢? |
顶一下
-
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