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16 11:18:12
|
只看该作者
3.3活水公园,中国,成都,1998
四川省成都市的
的活水公园,是我国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这一占地2.4hm2的公园,坐落于成都市的护城河——府河上。府河与南河,是公元前250年人工开凿的引水分流系统的2支,总称府南河,2000多年来,与成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经济的发展,府南河的严重污染问题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活水公园的方案,便是在市政府为期5年的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背景下启动的。这是一个集现代意识和传统园林于一体的公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和生态意义。
活水公园的创意者,美国“水的保护者(Keepers of The Waters)”组织的创始人贝西·达蒙(Betsy Damon)女士,同其他设计者一起,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取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将鱼形剖面图融入公园的总体造型,全长525m,宽75m,喻示人类、水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公园起始的鱼嘴部分,拆除部分河岸堡坎,用地方石材砌筑台阶式浅滩,栽种有大量的天竺葵、桢楠、黑壳楠、桫椤、连香、含笑等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的配置,参照峨眉山自然植物群落。两架川西水车,将府河水泵入全园最高处的鱼眼蓄水池。此处利用地形建造覆土建筑,建成环保展览及教育中心,并设有净水工艺厌氧处理池。临河仿照旧有木构民居而建3层通透式茶楼,以供游人品茶休憩。河水继续流入水流雕塑群代表的“肺区”,这里利用气旋,使水流如山涧溪流般回旋跳跃,生动地体现“活水”曝气的意义。鱼鳞状的人造湿地系统,是一组水生植物塘净化工艺设计,错落有致地种植了芦苇、菖莆、凤眼莲、水烛、浮萍等水生植物,对吸收、过滤或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各有功能上的侧重。蜿蜒的塘边小道,塘中木板桥,营造出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的意境。经过湿地植物初步净化的河水,接着流向由多个鱼塘和一段竹林小溪组成的 “鱼腹”,在那里通过鱼类的取食(浮游动植物),沙子和砾石的过滤(鱼类的排泄物),最后流向公园末端的鱼尾区。至此,原来被上游污染源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水,经过多种净化过程,重新流入府河。每天,活水公园的流量可达200m3。该流量当然不足以改变整条河流的水质,却足以让游人在顺“鱼”而下途中,亲眼目睹“死水”被渐渐激活,逐步净化,最后变为“活水”的过程,其对人们的环境生态观念的影响是深远而成功的。
活水公园在植物的配置、景观的处理、造园材料的选择上,妙趣天成,通过具有地方性景观特色的净水处理中心,川西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重建,以及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组成全园整体,对环境的主题进行了多方位的诠释,可说是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完整而又生动的例子。活水公园由于在生态、美学、文化、教育功能上的完美结合获得了包括1998年联合国人居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奖项。目前,它已经成为成都市到访率最高的公园景点之一。
4.结语
城市的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生态的观念,从而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作者简介
王凌/1975年生/女/广东普宁人/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系教师(广州510640)
罗述金/1976年生/女/广西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渔业、野生动物及保护生物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网站.湿地与湿地系统[EB/OL]http://www.wwfChina.org
[2]孟宪民.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J].地理科学,1999(5):385-391.
[3]Barr Engineering Company (USA) Brochure[EB/OL].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scape Arch itecture.Http://www.barr com.2001.
[4]Knapp S. The Wetland Center(The Wild fowl and Wetlands Trust Creates The Wetlands Center Reconstrution Project)[J].Science, 2000, 289(5481):877.
[5]Livlng Water Garden[EB/OL].Http://www.keepersofthewaters.org.
[6]黄时达,王安庆,等.从成都市活水公园看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J].四川环境,2000(2):8-12.
作者:王凌 罗述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