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对象
|
国家人造板标准GB/T17657-2013的相关指标
|
参照对象分析
|
GB/T 17657-2013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
技术指标
|
技术指标目标值
|
参照对象技术指标
|
提升程度
|
说明
|
1、厚度偏差mm
|
0.11
|
+-0.20
|
45%
|
木粉为原料用改性法生产的聚合木标准板与人造板标准的性能指标对比
|
2、吸水厚度膨胀率
|
2.28%
|
不大于35%
|
93%
|
3、静曲强度MPA
|
38.1
|
不小于23
|
67.8%
|
4、弹性模量MPA
|
3000
|
无要求
|
3000
|
参照对象
|
马来麻蒸煮法制造的用于制造60万元/d的电解电容器绝缘纸的纸浆的成纸性能
|
参照对象分析
|
该参照物为世界先进水平,用同样的设备和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
技术指标
|
技术指标目标值
|
参照对象技术指标
|
提升程度
|
说明
|
1、定量g
|
59.4
|
64.6
|
8%
|
以马来麻为原料用改性法制造的改性植物原纤维的成纸性能与以马来麻为原料用蒸煮法制造的用于制造60万元/d的电解电容器绝缘纸的纸浆的成纸性能
|
2、厚度mm
|
121.8
|
217.3
|
43.9%
|
3、紧度
|
0.488
|
0.297
|
83.5%
|
4、抗张指数
|
73.66
|
16.52
|
345.8%
|
5、撕裂指数
|
15.20
|
13.61
|
11.6%
|
6、电导率
|
0.61
|
3.21
|
80.9%
|
参照对象
|
短棉绒为原料用蒸煮法生产的精制棉的国家标准GB/T 9107--1999中的纤维素醚用精制棉理化性能指标M200-为参照物
|
参照对象分析
|
GB/T 9107—1999《精制棉》1999-09-10发布,2000-04-01实施
|
技术指标
|
技术指标目标值
|
参照对象技术指标
|
提升程度
|
说明
|
1、粘度
|
150
|
121-300
|
合格
|
以废弃棉为原料用改性法生产的改性植物原纤维指标与以短棉绒为原料用蒸煮法生产的精制棉的国家标准GB/T 9107--1999中的纤维素醚用精制棉理化性能指标M200-的对比
|
2、纤维素含量
|
96.5
|
98.5
|
基本合格
|
3、吸湿度
|
160
|
不小于150
|
合格
|
4、灰分含量
|
0.102
|
不大于0.1
|
基本合格
|
5、白度
|
78.5
|
85
|
基本合格
|
6、铁含量
|
13ppm
|
不大于30ppm
|
合格
|
创新点
|
创新点内容
|
质量的提升(Q)
| 1.工艺创新:植物材料软化点过高,该工艺通过分子间氢键转化为分子内氢键,从而降低软化点,实现在常温常压下对植物体改性,植物体的化学键尽可能的不受破坏,尽可能地对植物体进行全成分利用。
该工艺过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1.1在材料预处理段的创新:独家制造了全新的多次开料,多次除尘的预处理系统;
1.2改性反应段的创新:在常温常压下(最佳温度是-4℃),活性氧·O-H,活性氮·N-H2与植物体产生分子间氢键的羟基基团O-H,大量发生氢键反应,减少了羟基,也就减少了植物体的分子间氢键,从而使原料像蒸煮过一样,发生软化。这一反应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但碱并不是氢键反应的一方 ,也不会变成废物。软化植物材料时不但不蒸煮,反而用冷气机降温到-2℃-4℃。
1.3热溶反应中的创新:植物材料中除了有用成分和冷水浸出物外,还有一部分热水溶出物,这些物质在漂白的高温下,会溶出来,消耗了大量漂白剂,也影响漂白度。该工艺流程中创造性的安排了热溶段,把原料中的热水溶出物溶入水中,随水排出,为漂白创造条件。
1.4漂白反应中的创新:采取无氯元素的双氧水无氯漂白。
2.工艺及设备创新:该工艺生产线14类设备中有8种为独立研发、独家创造。外协设备也有创新在内,如电动机、水泵都结合了节能措施,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原纤维生产使用的高温高压蒸煮设备被完全减掉,污水处理设施也大为简化,节省了大量投资和运行费用。
3.产品创新:改性植物原纤维是原来世界上没有的,以各种植物为原料制成的一类新基础原料,它可以部分代替钢材、铝材、木材、塑料、棉麻、纸浆,制造出千百种生产、生活资料,而且这些制成品更环保,更接近于自然,使用价值更高,成本更低。
4.助剂创新:合成、组合、复配新的助剂,名称是聚合木助剂(低碳1-7号)从改性剂来看,它是用无毒、无害的常用物质,他们本不是活性氧、活性氮,在进入改性器后,可生成活性氧、活性氮,而且活性氧、活性氮生成后就与植物材料发生氢键反应,变成植物材料中的氧和氮。
5.污水处理方式的创新:分散快速化学处理法,是让污水停留在污水发生的原地加入创新的污水处理剂,在很短的几分钟内聚集出水中的无用污染物,将其去除,把水和水中的有用物质留在原地继续使用。各段产生的污水互不混合,也就不可能发生不应有的反应,产生不知名的污染物。处理后的水中有什么物质也十分清楚明白。这样就可按需要对其加以回用。该污水处理方式低耗能,少投资,低成本。
|
成本的降低(C)
|
成本降低
|
生产的周期(D)
|
缩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