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得出shuishijie 版主,对PAM的使用都是心得之谈,对初入接触者有实质性的帮助
但我就其中几点有不同意见
1 用量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但不同水质不同工艺段有不同的投加量,要从实际出发。一点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
自然水沉降段:0.0*PPM, 污水沉降段几个至几十个PPM不等, 污泥脱水段:2--8kg/tDS.
2 投加方式 一般都是先投加PAC, 再投加PAM吧. PAC作为无机混凝剂, 通过羟基破坏污水中胶体的双电层, 只能形成细小的矾花, 再加入PAM,利用其长分子链的架桥作用, 形成大而结实的絮团,加快沉降.PAC搅拌速度可快速,PAM配置的搅拌速度要慢。
3 分子量 絮凝剂的分子量其实是一种生产商误导客户的方式. 测定相对分子量一般采用乌氏粘度计法(阴离子PAM有国标, 阳离子PAM),通过测得特性粘度,再通过公式转换成分子量。可惜的是:国际目前尚无规范这个转换公式,换句话说只要把公式中的指数从常用的3变成5,分子量就增大了,而且是增大了2个数量级。
个人认为只有特性粘度才有可比较价值,不然忽悠的成份居多。
通过凝胶色谙法也可以测得绝对分子量,但几百万的投入不是大家可以接受的,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都没有,浙大说有一台可测千万分子量级别的。
4 价格 这个是最复杂的一环,你要什么样的价都有,多少的价就掺多少的NACL(包括掺其他物质,具体没研究),因为阳离子单体就国外CIBA、阿托菲纳几家公司能生产,国内新宇、恒业、恒谊大多进口,所以从稳定生产的角度讲:使用进口大厂生产的絮凝剂更经济,2万/吨的NACL买来没多大意思。
这是我从作课题到使用絮凝剂几年来的一点体会,臭鸡蛋的不要,讨论的欢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