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管网要普查:找问题,出对策除了跑冒滴漏严重等硬件问题,我国城市排水管网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处理设施实施市场化之后,管网行业能否利用市场机制提升投资、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本报特约请业内人士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1.针对管网普查,国家层面没有总的宏观目标和标准,普查的手段、方法及普查的结果要求不统一确定 2.政府部门缺乏形式灵活的融资方式吸引投资者建设管网,造成了大部分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滞后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情况; 3.受异常气候影响,近年来城市暴雨内涝频发,城市排水系统频遭舆论质疑,也给相关的环保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实现排水管网投资以及管网高质量运营,是城市排水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根据国务院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5年年底前需完成地下管线普查。而相关资料显示,全国有超过50%的城市尚未进行普查。目前的现状是,针对管网普查,国家层面没有总的宏观目标和标准,普查的手段、方法及普查的结果要求不统一确定。如果要切实推动普查工作落地、产生实效,仅靠地方上单独制定普查标准还远远不够。 一、新旧管网都不好用:旧管网不满足当时需求,新管网忽视未来需要,改造需因地制宜 当前,我国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局普遍存在问题,包括规划不清、体制混乱和普查不到位等方面。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在排水管网设计之初,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要。甚至在施工的时候,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无论是管网的深度、宽度还是排水量都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 新建管网即使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前提,但也常常忽视了管网建设完成后使用期限要长达4、50年以上的特点,排水量规划没有预留足够的发展余地,也难以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城市大部分老城区实施的是合流制。针对城市合流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在技术和施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初期雨水的截留与处理、难以安排新增管的位置、改造资金、改造期间交通等问题。在老城区未作大片改造前,雨、污合流的现实很难改变。 然而,一刀切地将合流制改为分流制也是不科学的。城市管网建设改造应该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实际修建情况,因地制宜地在各区域采用适宜的排水体制。但是以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从规划层面就没有做到这一点,实际改造中户线难以铺设、施工影响居民出行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