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问白色污染
[b]1、什么叫"白色污染"?
[/b] 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盒、器具、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膜、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回收利用的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主要集中于我市风景旅游区周围、河道和道路两侧、农田、湖泊和水塘中,以及城镇的各个角落,这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由废弃一次性的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为"白色污染"。
[b]2、"白色污染"主要有哪些危害?[/b]
(1)造成"视觉污染":被随意丢弃在环境中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给人们视觉上所造成的"脏乱差"感觉,它破坏了城市、农村和风景区的给人的景观美感,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它也破坏了城市的市容卫生,给我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由于其原料--高分子树脂具有极强稳定性的特点,它在自然环境状态难以降解,可以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样大量、长久地日积月累,就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直接破坏有: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的减产;被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甚至濒危野生动物)误食,就会导致其死亡等;间接破坏主要是在处理一次性塑料制品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如采用填埋方法,会不断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如采用焚烧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破坏大气环境;另外,在发泡的塑料餐盒、包装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氟氯烃作发泡剂,这将会对大气臭氧层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3)影响人体健康:近来研究发现以聚苯乙烯PS为原料的一次性发泡的塑料餐盒中残留一定量的苯乙烯单体,这对人体健康有害,国外发达国家已限制PS塑料在食品包装上的使用,或要求对其表面进行涂覆处理,而我市目前仍大量使用此类塑料快餐盒。
[b]3、防治"白色污染"有什么具体目标?[/b]
根据国务院领导提出的"一年内解决长江、太湖、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问题"的要求,我省防治白色污染的目标是:1999年底前,消除我省范围内长江、太湖和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2000年底前,消除全省城市的白色污染;2001年底前,基本消除全省城乡的白色污染,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率达到80%以上。
[b]4、对付"白色污染"有哪些办法?[/b]
(1)加强管理。这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例如,社会上较早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铁路部门加强管理,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2)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制品。目前已有杭州、武汉、重庆、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重庆、连云港等城市颁布了相应政策和法规,禁止本地、本部门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3)强制回收利用。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京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这项措施成为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成功突破口,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天津市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提出并确定了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目的的一整套防治方案,目前已进入实施。
[b]5、一次性塑料制品回收后,有办法技术处理吗?[/b]
一是"以纸代塑"。目前主要采用有纸板和纸浆二种。由于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丢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从而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全国已有几百家研制或生产纸板和纸浆单位。
二是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加入添加剂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较容易降解,其中以淀粉为生物原料的生物降解塑料因其来源广、成本低、无二次污染、降解速度快等优点在我国受人青睐。目前全国已有几十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降解树脂生产线50多条,已形成年生产能力6万余吨,其中用于生产降解塑料快餐盒片材生产线30多条、加工成型生产线120多条。已投放市场的降解塑料品种还有:饮料杯、购物袋、农用地膜等,其中,农用地膜、购物袋较好结合了其使用生命周期,使用性能良好且降解技术已较成熟。 [b] 6、治理"白色污染"涉及到哪些部门?[/b]
--环保部门,负责白色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受理排污申报登记和发放排污许可证时,要对防治白色污染提出具体要求;
--计划部门,负责制定防治白色污染的产业政策,组织替代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及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
--城建环卫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接收及处理处置工作。
--交通部门,加强船舶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港航监督部门搞好检查监督。
--铁道部门,负责火车站、列车以及铁路沿线排水沟以内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旅游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中的旅游车船和景点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园林风景主管部门,负责景区(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清扫、处理工作。
--卫生部门,要将白色污染防治列为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城镇工作内容,提出具体考核要求。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核企业登记申请和对企业实行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可能或已经存在白色污染的,要及时向环保部门通报情况。
来源:[url="][color=#800080]人民网环保频道[/color][/ur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