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
名称
功能
规划分区缘由
A
城市广场
Harbor Plaza
都市中心及集会广场
因是中心商贸区的中轴线延伸段,拟规划为提供大型集会及在中心商贸区上班、消费人群的休闲空间
B
湖滨大道
The Grand Promenade
带状坡地形绿地公园
为金鸡湖西侧高密度住宅区所设置的仿自然生态型开放休憩场所
C
水巷邻里
Marina Cove
优雅濒湖住宅小区
原总体规划中即为低密度住宅区,又靠近机场路,拟延续苏州古民居枕河而居的布局形式规划成"水上巢落居住形态"
D
望湖角Refiection Point
生态公园和学习机构
该区原有一些生态群落,且地势低洼,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上应为金鸡湖地区留有保留性"斑块",适当布置一些植物园与研究机构
E
金姬墩 Refiection Gardens
水边住宅小区与公共绿地
地块南面均有大河,临湖开阔,拟作为总体规划二区内的高级别墅区
F
文化水廊Arts and Entertain-ment Village
都市文娱中心
是二区中心商贸区的轴线最西端,与湖西岸城市广场共轴线且相呼应,拟布置成整个园区的文化、科研、体育中心
G
玲珑湾 Mirror's Grossinz
曲状邻里绿地
天然湖湾,其四周原规划均为高层、高密度住宅区,为突出气势磅礴的400m金鸡湖大桥,布置带状邻里绿地,以供游人及周围居民休憩
H
波心岛 Discovered lsland
水岛公园
其为人工堆岛,处于城市广场与文化水廊的连接中点,是联系跨湖两区的重要过渡空间,可作为水上娱乐的集中地区
在确定了分区之后,才能进一步规划建筑群、绿化群落、生态群落、交通系统等,如"城市广场"区中的进一步商业建筑群景观规划(图3),更进一步确定了绿地、硬质地、建筑三者之间的边缘线及基本要求,为以后的单体设计提供了依据。
2 环境优先原则--必须遵循"生态景观学"的概念
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它的基本模式是"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图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