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l 试验设备和药剂
1.1 试验设备
DBJ621智能定时变速六联搅拌器,石英砂过滤柱。
1.2 试验药剂
20%Al2(SO4)3·18H2O(工业品);20%聚合铝(PAC)(工业品);20%聚合铁(工业品);0.5%PAM(日产);23.4%H2SO4;lmol/L NaOH。
2 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2.1 混凝剂的选用
混凝沉淀试验选择 3 种混凝剂:Al2(SO4)3·18H2O,PAC,聚合铁。取一组 500 mL的冲釜水水样,依据混凝剂的pH值投药范围[2],调节水样 pH值,投加一定量的混凝剂先以 150-200r/min快速搅拌 1 min,再以 50~80 r/min慢速搅拌15 min,静置 30 min,取试样上清液,检测其CODcr,比较CODcr的去除率[3],确定混凝沉淀所使用的药剂。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混凝剂的试验结果 | | 混凝剂 | pH值 | 投加量/
(mg·L-1) | CODCr去除率/% | 外观 | | Al2(SO4)3 | 5.0-6.0 | 100-140 | 82.0-84.2 | 白色 | PAC | 5.0-6.0 | 100-180 | 66.5-76.3 | 黄色 | 聚合铁 | 7.0-8.0 | 150-200 | 61.0-68.1 | 褐色 | | 注:冲釜水的ρ(COcr)=17500 mg/L,PH=5.5。 | 由表1可以看出:3种药剂的投加量依次增加,去除率却逐次下降。加入PAC与聚合铁后,沉降物染上杂色,这将不利于厂方对PVC的回收利用,因而选择Al2(SO4)3·18H2O作为混凝剂是可行的。
2.2 确定Al2(SO4)3·18H2O的最佳pH
值取一组 500 mL的冲釜水水样,用 23.4%H2SO4 1 mol/L NaOH 调节其 pH 值依次为 3~9,Al2(SO4)3·18H2O的投加量为 100 mg/L,搅拌方法与静置时间同混凝剂的选用试验。记录各水样中出现清晰泥水界面的时间,确定混凝反应的pH值范围。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pH值条件下混凝试验结果 | | 序号 | pH值 | 泥水分界时间/min | 上清液外观 | | 1 | 3.0 | 未出现 | | 2 | 4.0 | 未出现 | | 3 | 5.0 | 2.0 | 较清 | 4 | 6.0 | 5.0 | 较浑浊 | 5 | 7.0 | 8.0 | 浑浊 | 6 | 8.0 | 未出现 | | 7 | 9.0 | 未出现 | | | 注:冲釜水的ρ(COcr)=17 500 mg/L,PH=5.5。 | 从表2可以看出,pH值在5.0~6.0范围内,反应时间最短,混凝效果较好。冲釜水的pH值为5.5,因而可不调节废水的pH值,直接投加Al2(SO4)3·18H2O。
2.3 投药量范围的确定
由于化工厂PVC废水没有调节池,且水质不稳定,因而给取得代表性水样带来不便。针对此种情况,本次试验分别对冲釜初始出水(浓液)。地沟剩余水进行Al2(SO4)3·18H2O投加量试验。
取冲釜水、地沟剩余水各 500 mL 水样,调节pH值为5.5,冲釜水和地沟剩余水投药量分别以80 mg/L和20 mg/L为起点,依次增加投药量为 20 mg/L,搅拌方法与静置时间同混凝剂的选用试验。取检测上清液CODcr值[3],确定优化的投药量范围。试验结果见表3、表4。
表3 Al2(SO4)·18H2O 投加量对冲釜水的试验结果 | | 序号 | 投加量/
(mg·L-1) | 泥水分界时间/min | ρ(CODcr)/
(mg·L-1) | CODcr去除率/% | | 1 | 80 | 6 | 3157 | 82.0 | 2 | 100 | 5 | 3162 | 82.0 | 3 | 120 | 4 | 3004 | 82.9 | 4 | 140 | 1 | 2727 | 84.4 | 5 | 160 | 2 | 2480 | 85.9 | 6 | 180 | 2 | 2439 | 86.1 | | 注:冲釜水的ρ(CODcr)=17589mg/L,pH=5.5。 |
表4Al2(SO4)3·18H2O投加量对地沟剩余水的试验结果 | | 序号 | 投加量/(mg·L-1) | 泥水分界时间/min | ρ(CODcr)/(mg·L-1) | CODcr去除率/% | | 1 | 20 | 1 | 57.6 | 99.1 | 2 | 40 | 3 | 175 | 97.3 | 3 | 60 | 6 | 385 | 94.0 | 4 | 80 | 未出现 | | | 5 | 100 | 未出现 | | | | 注:地沟余水的ρ(CODcr)=6 480 mg/L,pH=5.5。 | 由表3、表4看,冲釜水投药范围140-160mg/L,而地沟剩余水投药范围 30~40 mg/L,两者投药量的差别相当大。考虑到投药量是该厂废水站运行成本的关键,必须取得代表性的混合水样,确定最佳投药量。
混合水样采用现场间断取样,按15 m3/d冲釜水ρ(CODcr)为 17000 mg/L,10 m3/d淋洗水ρ(CODcr)为 8000 mg/L、5 m3/d冷却水ρ(CODcr)为 3000 mg/L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混合。取此混合废水 500 mL,投药量以 80 mg/L为起点,依次增加投药量 20 mg/L,搅拌方法与静置时间同混凝剂的选用试验。取上清液 300 mL,经石英砂过滤柱过滤后,检测过滤液的CODcr值,分析混合水样 CODcr的去除率,确定混凝剂的投药范围。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Al2(SO4)3·18H2O投加量对混合水样试验结果 | | 序号 | 投加量/
(mg·L-1) | 泥水分界时间/min | ρ(CODcr)/
(mg·L-1) | CODcr去除率/% | | 1 | 60 | 未出现 | | | 2 | 80 | 未出现 | | | 3 | 100 | 5 | 840 | 93.0 | 4 | 120 | 3 | 770 | 93.6 | 5 | 140 | 2 | 730 | 93.9 | 6 | 160 | 未出现 | | | | 注:混合水样的ρ(CODcr)=12000 mg/L,pH=5.5。 | 混凝剂与絮凝剂的联合使用,解决了仅加混凝,剂污泥稳定性较差,产生絮体不易沉降的现象。投加Al2(SO4)3·18H2O和 PAM 3 mg/L,静置 3 min,水样出现泥水分界面,静置 30 min泥水比为1:7,形成的絮体粗大、沉降速度快、效率高,产生的污泥量少,后处理容易。
2.4 上清液经石英砂过滤的结果分析
本次试验的后处理为石英砂过滤,所用砂滤柱直径对直径为1.1 cm,砂柱高为 50.0 cm, 柱的容积为48mL,按0.8m/h滤速过滤。混合水样在ρ(CODcr)=12000 mg/L,pH值为5.5,Al2(SO4)3·18H2O投药量为 100 mg/L,PAM投药量为3mg/L的条件下,混凝沉淀后取上清液 300 mL.检测其CODcr值,再经石英砂柱过滤后,检测过滤液CODcr值,两者进行比较,结果见表6。
表6 混凝沉淀上清液与砂滤出水的结果比较 | | 样品 | 出水外观 | ρ(CODcr)/
(mg·L-1) | 总CODcr去除率/% | | 混凝沉淀上清液 | 较清,不透明 | 1500 | 87.5 | 砂滤出水 | 清,透明 | 750 | 93.7 | | 从表 6 看出,经过砂滤的出水效果较好,CODcr值有明显下降,考虑到砂滤工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反洗容易,因而在混凝沉淀处理后,可以加上砂滤作为预处理的后处理单元。
经测定混合水样砂滤出水产(CODcr)为750m才L,p(BOD5)为370 mg/L,m(BOD5):m(CODcr)为0.49。因而砂滤后出水可采用好氧生物处理。
3 结论
PVC废水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属于比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本试验结果表明:原PVC废水 ρ(CODcr)=12000 mg/L,pH值为5.5,在混凝剂 Al2(SO4)3·18H2O投加量为 100 mg/L,絮凝剂 PAM 某些方面投加量为3 mg/L,pH值为5-6的条件下,PVC废水混凝沉淀出水ρ(CODcr)=1500mg/L,砂滤出水p(CODcr)=750 mg/L,m(BOD5)/m(CODcr)值可达 0.49,总CODcr去除率可保持在85%以上。采用“常规混凝沉淀+砂过滤”预处理单元可大大降低PVC废水的有机物含量,为废水的生化或活性炭后续处理单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