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影子lip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每题奖金3~8金钱)

[复制链接]

3万

积分

4547

金钱

314

帖子

王者水师

161
发表于 2009-2-2 15:30:48 | 只看该作者

请详细介绍磷酸三钠。




HG/T2517-93《工业磷酸三钠》标准已经化学工业部批准,并于1994年7月1日起实施.该化工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是化学工业部天津化工研究院和云南昆阳磷肥厂,参加起草单位是天津汉沽化工厂、太原磷肥厂和四川什郁磷化工厂.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这一标准,现将标准主要修改内容介绍如下. 1 标准修订的意义 工业磷酸三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冶金、纺织、发电、洗涤剂和锅炉清洁剂,部分产品出口.全国有几十家生产单位,年产量约上万吨。 原工业磷酸三钠标准(GB1607-79),已实施多年,在指标项目和包装方面不尽合理,已满足不了我国目前生产、用户和外贸部门的要求,为了提高标准水平,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改进产品包装,故对原国标进行修订。 2 标准修订的依据 经查阅国内、外标准资料,收集到日本标准JIS K1437、前苏联标准rocTao1、美国标准ASTM D538,其国内、外标准指标对比见表1。通过分析和对比,我们认为日本标准代表了同类产品的国外先进水平,故标准修订参照日本标准JIS K1437-1956年(88年确认)《磷酸钠》进行。 3技术条件的修订 3.1等级的划分 新行业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制、修订原则,设3个等级,即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新行业标准与原国家标准相比取消了原国标三级品,增加了优等品,提高了标准水平。 3.2指标项目的修改 新行标在原国标的指标项目中,优等品增加了铁和砷项目,使优等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3指标参数的水平 新行业标准的优等品指标达到了日本标准一级品的指标参数,一等品与日本标准二级品指标相同.新标准所定的指标参数能满足用户要求. 4试验方法的确定 4.1磷酸三钠含量的测定 行业标准等效采用IS03706-76《工业用磷酸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磷铝酸喹啉法》,该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度好。 4.2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原国标采用佛尔哈德法测定氯化物,该方法是经典的方法.新行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通用方法,即GB3050《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电位滴定法》,该方法测定数据准确,适合于磷酸三钠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4.3铁含量的测定 新行业标准等效采用IS06686-82《工业化学产品—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1,10菲罗琳分光光度法》. 4.4其它几项试验方法均采用原国标方法和日本标准方法. 5 检验规则的修订 新行业标准按GB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的规定进行采样,使采样更科学、更具有代表性. 5.2批量 原国标规定批量不超过50t,新行业标准增大到60 t,以适于现代化生产。 6 包装的修改 6.1取消了原国标规定采用2-3层牛皮纸袋的包装。新行业标准改用聚乙烯塑料编织袋包装. 6.2包装的净重由原国标的50kg,又增加了一个25kg的规格,以使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 7 对标准的评价 工业磷酸三钠行业标准优等品指标达到日本标准水平.同时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内、外通用方法分析,科学合理,准确可靠。综合分析,新行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清啦

3万

积分

4547

金钱

314

帖子

王者水师

162
发表于 2009-2-2 15:35:07 | 只看该作者

蒸汽温度传感器作用、原理?

一、温控阀 1、散热器温控阀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用户室内的温度控制是通过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来实现的。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是由恒温控制器、流量调节阀以及一对连接件组成,其中恒温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单元,即温包。温包可以感应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带动调节阀阀芯产生位移,进而调节散热器的水量来改变散热器的散热量。恒温阀设定温度可以人为调节,恒温阀会按设定要求自动控制和调节散热器的水量,从而来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温控阀一般是装在散热器前,通过自动调节流量,实现居民需要的室温。温控阀有二通温控阀和三通温控阀之分。三通温控阀主要用于带有跨越管的单管系统,其分流系数可以在0~100%的范围内变动,流量调节余地大,但价格比较贵,结构较复杂。二通温控阀有的用于双管系统,有的用于单管系统。用于双管系统的二通温控阀阻力较大;用于单管系统的阻力较小。温控阀的感温包与阀体一般组装成一个整体,感温包本身即是现场室内温度传感器。如果需要,可以采用远程温度传感器;远程温度传感器置于要求控温的房间,阀体置于供暖系统上的某一部位。 2、温控阀的选型设计 温控阀是供暖系统流量调节的最主要的调节设备,其他调节阀都是辅助设备,因此温控阀是必备的。一个供暖系统如果不设置温控阀就不能称之谓热计量收费系统。在温控阀的设计中,正确选型十分重要。温控阀的选型目的,是根据设计流量(已知热负荷下),允许阻力降确定KV值(流量系数);然后由KV值确定温控阀的直径(型号)。因此,设计图册或厂家样本一定要给出KV值与直径的关系,否则不便于设计人员使用。 在温控阀的选型设计中,绝不是简单挑选与管道同口径的温控阀即完事大吉。而是要在选型的过程中,给选定的温控阀造成一个理想的压差工作条件。一个温控阀通常的工作压差在2~3mH2O之间,最大不超过6~10 mH2O。为此,一定要给出温控阀的预设定值的范围,以防止产生噪音,影响温控阀正常工作。当在同一KV值下,有二种以上口径的选择时,应优先选择口径小的温控阀,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温控阀的调节性能。 二、电动调节阀 电动调节阀是适用于计算机监控系统中进行流量调节的设备。一般多在无人值守的热力站中采用。电动调节阀由阀体、驱动机构和变送器组成。温控阀是通过感温包进行自力式流量调节的设备,不需要外接电源;而电动调节阀一般需要单相220V电源,通常作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执行机构(调节流量)。电动调节阀或温控阀都是供热系统中流量调节的最主要的设备,其它都是其辅助设备。 三、平衡阀 平衡阀分手动平衡阀和自力式平衡阀。无论手动平衡阀还是自力式平衡阀,它们的作用都是使供热系统的近端增加阻力,限制实际运行流量不要超过设计流量;换句话说,其作用就是克服供热系统近端的多余资用压头,使电动调节阀或温控阀能在一个许可的资用压头下工作。因此,手动平衡阀和自力式平衡阀,它们都是温控阀或电动调节阀的辅助流量调节装置,但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型不当,或设计不合理,电动调节阀或温控阀都不能很好工作。 1、手动平衡阀 1.1、手动平衡阀的工作原理 手动平衡阀是一次性手动调节的,不能够自动地随系统工况变化而变化阻力系数,所以称静态平衡阀。手动平衡阀作用的对象是阻力,能够起到手动可调孔板的作用,来平衡管网系统的阻力,达到各个环路的阻力平衡的作用。能够解决系统的稳态失调问题:当运行工况不同于设计工况时,循环水量多于或小于设计工况,由于平衡阀平衡的是系统阻力,能够将新的水量按照设计计算的比例平衡的分配,使各个支路的流量将同时按比例增减,仍然满足当前负荷下所对应的流量要求 1.2、手动平衡阀的选型与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2) (1)阀门特性曲线决定了阀门的调节性能,如截止阀的流量曲线,如果认为95%~100%之间的流量变化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开度从0~5%即实现了流量的全程变化,这样的阀门是不能作为水利工况平衡调节使用的。由于阀门理论特性曲线实在顶压差下测定的,而实际工况只要阀权度不为1则阀门在小开度线阀门前后压差大,大开度是阀前后压差小,导致阀dG/dC值在小开度变大,在大开度时变小,使阀门实际工作曲线向快开方向偏移,阀权度越小其偏移越大,对于直线特性的阀门由于实际性能的偏移会导致阀门的有效调节的得开度空间变小,因此阀门的理论性曲线以下弦弧如等百分比特性为好。等百分比特性曲线阀门,在阀权度0.3~0.5时实际工作曲线可能接近直线特性。 (2)通常阀门在小开度情况下阀门的流速过高,在阀后会形成旺盛紊流的涡旋区,涡旋区和新压力很低,该处压力低于水温对应的饱和压力时水蒸气的闪发挥导致汽水击现象:严重的噪音,阀门及管道的振动,阀门、管道、管支架的破坏。防治这种事故的发生首先在阀们流道设计上考虑阀塞和阀座在小开度时形成狭长的节流通道,约束旺盛紊流涡旋的形成;其次选用阀门时尽量加大阀权度,以避免阀门在小开度下运行。另外,在不牵涉压力工况问题时尽量碱平衡阀安装在水温较低的回水管道上。

3万

积分

4547

金钱

314

帖子

王者水师

163
发表于 2009-2-2 15:40:40 | 只看该作者

吹灰器

市场上有三种吹灰器:蒸汽吹灰器、声波吹灰器、燃气激波吹灰器。蒸汽吹灰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具有一定压力的蒸汽、压缩空气为吹扫介质,通过一根可伸缩、旋转的长数米的管状吹扫枪伸进锅炉烟道内,直接用蒸汽或压缩空气吹扫受热面上的积灰。该种型式吹灰器的主要缺点是机械可靠性差,设备本身的能耗很大。声波吹灰器是利用声场能量的作用,清除锅炉换热器表面积灰和结焦的方法,该种吹灰器功率大、寿命长、免维护,自动运行。燃气激波吹灰器主要是用可燃气体(乙炔、天然气、煤气也有用燃油雾化)与空气以一定比例在混合气罐内混合,经点火后产生爆燃,在前端冲击管口产生冲击波,利用冲击波对受热面进行吹扫,是吹灰效果最好的一种吹灰器,但使用不安全。

3万

积分

4547

金钱

314

帖子

王者水师

164
发表于 2009-2-2 15:42:19 | 只看该作者

液氯发生器产出的氯气杂质有什么?怎么过滤?

液氯生产过程中事故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3.1 氯气内含氢超标 原料氯气中含有氢气。一定比例的氯气与氯气是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开始进行氯气液化时,由于氯气能液比而氢气则未达到液化条件不能液化,氢气在混合气体中的比例较小,以不凝性的组分形式存在于气相之中,尚未达到爆炸范围的下限,所以氯气内氢的存在不会影响系统的安全。随着氯气的液化量增多,不凝性气体中氢的含量由于积聚而增加,达到爆炸范围,威胁着液氯生产的安全。在液氯制备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凝性气体中的氢含量(液氯尾气含氢)来控制原料氯气的液化程度,就是控制它的液化效率。一般尾气中氢的体积分数不能超过4%,由此可见氯气的液化程度必须处于受控状态,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旦尾气含氢超标,就会发生爆炸事故,这种事故在氯碱行业曾经发生过。 不同含氢量的原料氯气的液化效率见表1。 表1 不同含量的氯气的液化效率 Φ(H2) 液化效率 0.3 97.5 0.4 94.8 0.5 92.1 0.6 89.4 0.7 87.0 0.8 84.1 0.9 81.5 1.0 79.0 液化效率可以用下式计算。 η%=液氯产量/原料氯气量×100% 或η%=[1-(100-C1)/C1·C2/(100-C2)]×100/%式中:η为液化效率,%;C1为原料氯气中氯气体积分数,%;C2为尾气中氯气体积分数,%。 由上可见,氯气氢含量(含原料气及尾气)是相当重要的中控指标,并且是可以控制掌握的,关键在于加强分析和调节。发现氯内含氢超标可以采用如下措施:(1)继续分板原料氯气的氯气纯度和液化尾气中的氯气纯度,以观察氯内含氢是否继续上升或下降;(2)适当升高氯气的液化温度,降低液化效率;(3)适当开大气液分离器顶部尾气出口的阀门(通往盐酸合成炉或除害塔处理),尽可能增加尾气的流通量,以降低液化效率和加速排除不凝性气体。但是尾气阀门千万不能开得太大,否则很有可能将液体氯一起带往尾气流通管道,造成尾气压力突然升高,使氯化氢合成炉氯气过量;若与乙炔气接触,会生成氯乙炔而发生爆炸。 对于设计者来说,相应的分析条件以及相应的阀门安置尽可能要考虑得周到一些。尤其是关键阀门(如气液分离器出口尾气阀门)的设置以及工艺控制点的设置一定要合理,尽可能把所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考虑周到。另外离子膜法生产烧碱的氯内含氢量要比金属阳极隔膜法生产烧碱的氯内含氢量低得多,因此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制碱方法也是防止氯气内含氢量超标的一种方法。 3.2 三氯化氮超标 三氯化氮是一种易爆且爆炸性十分强烈的化学物质,自然爆炸温度368K,在氯气中的爆炸范围为5.0%,6.0%(体积分数)。 三氯化氮是一种**黏稠液体或斜方形晶体,有类似氯气的刺激味,毒性极大;在酸、碱介质中很容易分解。纯三氯化氮是很不稳定的,333K时,在震动或超声波的刺激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阳光、镁光直接照射下,瞬间爆炸;与臭氧、氧化氮、油脂或有机物接触,易诱发爆炸。2摩尔三氯化氮爆炸时,分解为1摩尔氮气和3摩尔氯气,同时释放出460kJ热量,即2NCl3→N2+3Cl2+460kJ 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爆炸时,温度可达2128℃,压力543.1MPa,在空气中爆炸温度约为1700℃。 液氯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隐患就是“三氯化氮”。三氯化氮产生于电解过程,是电解槽所用盐水中所夹带的铵离子或尿素等含氮化合物遇到氯气、次氯酸、次氯酸盐时生成氮的氯化物。随着pH值的不同,得到不同的反应生成物。当pH值大于9时反应产生一氯亚氨或二氯亚氨;而当pH值小于5时,则生成三氯化氮。在进行电解反应时,电解槽阳极室的pH值为2-4的条件下,盐水中的铵离子就会生成三氯化氮。反应方程式如下: NH3+Cl2=NH2Cl+HCl NH3+2Cl2=NHCl2+2HCl NH3+3Cl2=NCl3+3HCl NH3+3HClO=NCl+3H2O NH4++Cl2=NCl3+HCl 由于三氯化氮的相对密度和沸点与液氯差不多,在氯气液化以及蒸发气化过程中,三氯化氮很容易富集在气液分离器、气化器中。因此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在任何气相中不能有5%以上质量分数的三氯化氮存在。有的国家在液氯质量指标中规定三氯化氮的质量分数不大于0.002%。 值得指出的是,三氯化氮尽管在电解过程中产生,但是不同的制碱方法所用的盐水质量是不相同的。离子膜法制碱所用的盐水质量要求较高,几乎不存在盐水中含氮化合物超标的问题,但是隔膜法、金属阳极法制碱所用的盐水(特别是采用地下卤水的隔膜法制碱),遇农忙时期,化肥使用增多则卤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急剧增加,盐水中含铵量超标,相应三氯化氮的含量就会随之增加。这一阶段一定要增加气化器的排污数量以及排污次数,同时适当降低液化效率,以策安全。 氯气中三氯化氮的去除方法如下: (1)入槽盐水铵离子及氨的处理。严格控制入槽盐水含氮化合物超标,从源头上遏止三氯化氮的产生。在含有铵离子的盐水中加入次氯酸钠、氯气或氯水,使其在pH值大于9的情况下,生成容易分解的一氯亚氨以及二氯亚氨,然后用空气进行吹除,以减少铵离子的含量。在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次氯酸根的含量,防止过量太多,使设备遭到腐蚀。另外在卤水中含氮化合物严重超标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停止使用卤水,改用固体盐的措施。加大分析的频次,及时分析入槽盐水的含铵量,监视盐水中含氮化合物的动向。(2)氯气中三氯化氮的处理。电解槽生成的三氯化氮游离于电解槽出口总管的氯气气相之中,必须在氯气处理过程中对三氯化氮进行处理。以前曾经采用过蒙乃尔合金催化分解法。蒙乃尔合金是一种以铜镍为主的合金,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大致为Ni,65%;Cu,31%;Fe,1.5%;Si,0.3%;Mn,0.8%;C,0.2%;Co,0.4%。当氯气通过装填有蒙乃尔合金的过滤器时,三氯化氮就自行分解。接触时间越长,三氯化氮的去除率就越高。而且,使用过的蒙乃尔合金可以再生,只需用水溶解掉合金表面生成的盐,然后进行干燥就可以重新投入使用。但是这种蒙乃尔合金并不耐腐蚀,尤其是在氯气干燥情况较差的工况条件下,合金损坏较多;另外就是使用的时间短(在再生时间内,该设备就无法应用);如今此方法已被废弃。(3)用洗涤方式去除氯气中的三氯化氮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三氯化氮的溶解性,用某种溶剂喷淋吸收氯气中的三氯化氮,再将吸收液进行分离,从而实现去除三氯化氮的目的。 a.盐酸洗涤 用23%-30%的盐酸溶液在喷淋洗涤塔中与氯气逆流直接接触,与三氯化氮发生如下反应: NCl3+4HCl→NH4Cl+3Cl2↑ 生成的氯化铵被盐酸带走。如果这个喷淋洗涤塔在工业水冷却器之后的话,则可取代盐水冷却器,使氯气达到进干燥塔要求的温度和含水指标,同时氯气中所夹带的盐沫杂质也可被大部分除去。但是此方法三氯化氮的去除率不高,且后序处理量大。目前绝大部分氯碱企业不采用此洗涤方法。 b.液氯洗涤 在进入氯气压缩机前或进入液化器之前的干燥氯气用液氯进行喷淋洗涤,可以把氯气中的三氯化氮进行冷凝,有机杂质也将被液氯带出。喷淋洗涤过程中受到污染的液氯可以加入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稀释后将液氯蒸发气化回收使用,余下含杂质的四氯化碳溶液,也可回收利用。由于整个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国内尚未正式使用此方法。目前在国外已经普遍采用此方法,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进入氯气透平压缩机组之前,氯气用液氯洗涤以后,使压缩机的组效率明显提高,出口排压显著上升,深受国外同行的欢迎。 c.氯水洗涤 氯水洗涤是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一种去除三氯化氮的方式,这一方法基本与盐酸洗涤相同。它是采用氯水中的次氯酸或盐酸与三氯化氮进行反应,而除去三氯化氮和氯气中所夹带的盐沫杂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离子膜法制碱的电解槽出口氯气所含的盐沫是隔膜法金属阳极制碱电解槽出口氯气所含盐沫的10倍。如果不设氯水洗涤的话,氯气中夹带的盐沫就有可能将湿氯气和干氯气除雾器的玻璃纤维过滤筒全部堵塞)。但是氯水与三氯化氮反应的速率相对要低些,由于氯水的喷淋量较大,也就弥补了反应速率的缺陷。后处理比较容易,在保证氯气循环量的基础上,多余的氯水可以直接送往淡盐水脱氯单元进行处理。 d.热分解法 三氯化氮在50℃时就开始分解。其分解速率在一定条件下与生成反应进行可逆平衡。当温度达到100℃时,只需1min就可以全部分解。而且三氯化氮在氢氧根的催化下,可由于水解而加速分解。据此,可以在氯气多级压缩的过程中进行中间冷却之前,先进入两三组已预处理生成氢氧化亚铁表面的铁丝网组进行催化分解。使用这个方法需要特别注意三氯化氮在高温及催化条件下爆炸的可能。因而在国内尚未有应用的实例,也未推广使用。 e.排污处理法 在液氯的生产过程中,在气液分离器和气化器容器中极有可能存在着已经富集的三氯化氮,定期对气液分离器和气化器进行排污处理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做法在国内十分流行,也是比较简易可行的。 具体的做法是在排污时分别将气液分离器和气化器中富集的三氯化氮带着液体氯一起排放到排污器中,然后加入烧碱溶液进行处理;或者排放至制备次氯酸钠溶液的反应池内,如无反应池,就直接排放至配置好一定浓度烧碱溶液的贮罐内。 对于离子膜法制碱来说,由于盐水质量较高,又采用了氯水洗涤排除三氯化氮的方式,液氯生产过程的三氯化氮含量较低,其包装的方式就用液下泵或屏蔽泵直接注入钢瓶进行灌装。当然也要定期对立式贮槽和液氯贮槽进行排污处理。 3.3 液氯贮存容器的隐患及安全措施 3.3.1 充装方面 最为常见的液氯贮存容器是液氯贮槽和液氯钢瓶,目前我国经常使用于运输、贮存和计算的单位容器就是液氯钢瓶。为了确保液氯钢瓶在使用、周转过程中的安全,有必要对液氯钢瓶的安全要点作重点介绍。 我国用于液氯的钢瓶设计压力约为2MPa(绝对压力),屈服压力约为320MPa。按照规定充装量充装的液体氯气在允许的温度**积膨胀后,钢瓶内仍能确保有5%的安全空间。此时的最高液氯温度为60℃,相应的液氯蒸气压力为1.759MPa。液氯钢瓶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液氯钢瓶主要技术指标 型号 试压/MPa 容积/L 材质 自重/kg 使用温度/℃ 1t 2 832 16MnR 440 -40~60 0.5t 2 415 16MnR 230 -40~60 续表2 型号 合金堵个数(熔点65℃) 充装率/% 充装系数/kg·L-1 尺寸(外径×总长)/mm 1t 6 77.5 1.202 Φ810×2000 0.5t 3 77.6 1.205 Φ608×1800 主要技术指标中,最为重要的是充装率与充装系数。 充装率是指液氯充填容积与钢瓶有效容积之比,按照规定,液氯的充装率应小于80%。 充装系数是相当重要的安全考核指标,国家对此有明确规定,其数值为小于1.25kg/L。它表示为液氯容器(包括贮槽)贮存液氯的总量与容器有效容积之比。 按照规定:“以盛装临界温度大于70℃的液化气瓶,其设计压力应当按所盛气体在60℃的饱和蒸气压设计。”氯气的临界温度为144℃,所以液氯钢瓶在充装、运输以及使用各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不得大于60℃。 根据计算,当充装系数为1.25kg/L,液氯温度在68.8℃时,贮存容器内气体的空间将为零(已经没有空间可以缓冲),这时称为该容器已达到“满量”(钢瓶达到满瓶)。此时液氯的饱和蒸气压为2MPa,已达到试压压力;如果液氯容器超装的话(超过充装系数1.25),在同样温度下,不仅已将容器的有限空间挤满,而且使液氯的饱和蒸气压超过试压压力,从而使容器(包括钢瓶)发生爆破性的爆炸。这就是三令五申强调液氯容器不能超装的原因。 表3列出500kg容量的液氯钢瓶超装后的危险温度。 表3 超装后的危险温度表 充装量/kg 超装量/kg 液氯膨胀后充满钢瓶时的温度/℃ 钢瓶开始屈服时的温度/℃ 500 0 78 79-81 510 10 69 74-75 520 20 66 67-68 530 30 59 60-61 540 40 51 53-55 550 50 45 46-49 560 60 37 40-41 570 70 31 32-34 580 80 24 25-26 590 90 15 16-19 600 100 8 8-10 为了避免类似的危险情况出现,在钢瓶一侧的瓶体上,装有低熔点的合金堵(合金堵的主要成分:铋,50%;铅,25%;锡,12.5%;镉,12.5%),合金堵的熔点为65℃,而在钢瓶阀上的易熔合金熔点为60℃。这样,只要在充装时不超过规定,一旦在温度超过了正常温度时,钢瓶内还是有一定的安全余量。因为在实际进行钢瓶充装时,计量的装置可能有误差产生,因而允许有一定正、负误差存在,现在规定只能负偏差。但是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各个环节中应保证达到安全规定的指标。因为液氯钢瓶在使用过程中间,强度和腐蚀余度都在下降,不可预见的情况可能会发生。 除了液氯钢瓶在充装、使用、运输以及贮存各个环节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条款的规定之外,还要加强对各类用户返回钢瓶的查证、验收,充装时的计量、记录、复查,加强对用户使用液氯钢瓶的监督、管理。 3.3.2 使用部门及用户方面 对液氯钢瓶的使用部门或用户来说,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用户使用液氯钢瓶时不得为加速液氯气化而使用超过40℃的热水对钢瓶进行喷淋,甚至采用蒸汽直接加热钢瓶。 (2)液氯钢瓶内的余氯不能用完,保留有0.1MPa(G)压力,确保其他化学物料不致倒吸进入钢瓶,否则无法识别瓶内气体,无法处理,甚至发生爆炸事故。在液氯钢瓶与用氯设备之间要设置氯气缓冲器,作为防倒灌的措施。 3.3.3 生产方面 生产部门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液氯钢瓶必须三证齐全(即:钢瓶合格证、化学危险品标志、生产许可合格证)。其中钢瓶合格证应有钢瓶重量、试压日期、钢瓶检验日期、检验人员以及钢瓶出厂日期等内容;化学危险品标志是各类化工产品所必须配备的;生产合格证应有产品检验日期、生产日期、产品重量、包装人员等内容。 (2)液氯钢瓶包装尽可能采用电子磅称以及超重自动切换设施,近来不少氯碱企业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极大提高了液氯包装的安全可靠性。已包装的钢瓶要进行复磅检验;钢瓶的实际包装量要采取负偏差,严格防止正偏差产生。由于合金堵措施是个较为繁琐的工作,另外,万一合金堵在运输途中或使用过程中熔化,那么钢瓶内液氯就会外逸(这种情况已有发生),故现今不再使用合金堵,而是通过加强对包装环节的控制来防止钢瓶超装情况的发生。 (3)定期对液氯钢瓶进行清洗、试压。有不少氯碱企业对返回的钢瓶全部进行抽吸清洗,保证了液氯灌装的绝对安全。一般液氯钢瓶每2a要进行试压及技术性的检查,内容包括外表面平整度检查(油漆)、重量损失、容积残余变形率、水压试验以及测定其最小壁厚等。正常使用着的液氯钢瓶按照规定其使用期限为12a(自出厂日算起);钢瓶的水压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即3MPa。而容积残余变形率按照《气瓶安全检查规程》测定。 3.3.4 液氯钢瓶的贮运方面 在液氯钢瓶的运输及贮存方面,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搬运和移动液氯钢瓶时,严禁拖曳、撞击,不能用磁性或真空起重设备。 (2)运输、贮存过程中不得曝晒于阳光下,夏季高温季节,应该按照安全部门的规定,要避开阳光,采取夜间运输。钢瓶必须置于室外时,要有遮阳降温措施;室内钢瓶堆放不得高于2层,通风良好;不能与其他的高压气瓶(氢、氧、氨、乙炔等)混放、混装,也不能与容易和氯发生反应的物料一起运输或贮存。 3.4 生产设备泄漏的隐患 液氯生产所用的设备发生泄漏也是氯碱企业较为常见的隐患。一般常见的泄漏点是氯气液化器(或称氯气热交换器)、贮槽或计量槽的液面计接点和阀门接点等。 (1)氯气液化器 氯气液化器常见的是液化槽、列管式液化器以及螺旋板式液化器等,用得较多的是前2种。 液化槽为外壳呈长方体的箱形设备。内装有分居两边的流通氯气的蛇管组以及氨蒸发盘管组,在液化槽中充满着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作为冷媒。为了提高传热效率,往往设置螺旋推进器式的搅动循环搅拌。这种设备比较陈旧、传热效果较差,能量利用率低。由于冷冻盐水对设备的腐蚀,经常发生氯气冷凝蛇管组泄漏,较为严重的是氨蒸发盘管组泄漏。 列管式液化器或称氯气热交换器有卧式和立式2种,冷冻氯化钙盐水用盐水泵供给,传热系数较高,现今一般氯碱企业均采用此类液化方式。较为先进的是采用氟利昂作制冷剂,用螺杆压缩机作为制冷机组,并采用集成块一体式的组合型式,便于安装、检修。如约克机组、开利机组等设备质量较好。列管式液化器同样存在冷冻盐水腐蚀问题;但是约克机组或开利机组则采用液态氟利昂直接在液化器内蒸发气化方式,减少了泄漏的可能性。 对于箱式液化槽来说,一旦发生氯气冷凝蛇管泄漏,由于氯气压力高于冷媒的压力,氯气就会进入冷冻盐水中,生成盐酸及次氯酸钠,就加快了腐蚀速度,使整个液化槽报废,甚至发生氯气处逸。如果氯蒸发盘管泄漏,由于氨的压力远远高于冷媒冷冻盐水的压力,大量的氨就进入氯化钙溶液中。由于冷冻氯化钙溶液的pH值呈酸性状态(小于5),因而在冷媒溶液中就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三氯化氮。 对于列管式液化器来说,其列管一旦发生泄漏,氯气就很容易进入氯化钙溶液中,迅速加剧腐蚀速率,使漏态扩大;随后带有盐酸和次氯酸钠的氯化钙溶液回至冷冻机组将氨蒸发器腐蚀泄漏,使氨进入氯化钙溶液中,形成三氯化氮。在流通之中带有三氯化氮的冷媒溶液又进入液化器,使三氯化氮得以进入液氯贮槽。由此可见,如果发生氯气液化器泄漏而不及时处理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一般来讲,发现氯气液化器泄漏,首先应当将进出口的氯气阀门及进出口的冷冻盐水阀门关闭,然后将泄漏的氯气液化器内剩余的冷冻盐水及时排放,让氯气液化器内剩余的氯气通过排气阀门排至除害塔进行处理。 (2)液氯贮槽或计量槽的底部液面计接点和阀门接点 液氯贮槽或计量槽的底部液面计接点、阀门接点发生泄漏,一般是较长时间的腐蚀所致。开始泄漏时仅仅是1个漏点,氯气呈现小范围地弥漫扩散,开始影响环境。因此,应对发生泄漏的贮槽等立刻进行抽吸,将贮槽内剩余的液氯迅速转移至另一个贮罐。基本上将贮槽内的余氯处理完之后,在贮槽呈负压的情况下,加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进行处理,将贮槽底部积存的三氯化氮分解掉,同时将极少量的液氯处理掉。然后加水进行清洗,烘干,处理漏点或更换阀门。如果该贮槽已临近年鉴日期,可以进一步作X射线的探伤、测厚等工作。但是液氯贮槽或计量槽的底部液面计接点泄漏处理不当,就会使漏态扩大,造成该液氯贮槽的液氯大量泄漏,酿成重大的氯气外逸事故。国内氯碱行业曾发生过此类事故。 4 设计工作中的预防措施 (1)液化器是实施氯气液化的设备。针对液化器列管泄漏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切断氯气的来源和流通,切断冷媒流体的来源和流通;其次要考虑如何排除液化器内的剩余氯气,有通往除害塔的抽气管以及剩余冷媒流体的排除;还要考虑能够排除所积聚的三氯化氮(不管氯气走管程或走壳程都得考虑),因此要有排污槽以及碱处理措施。 (2)气液分离器是实施未液化和液化氯气分离的设备。要考虑如何排除气液分离器所积聚的三氯化氮的问题。另外分离器的顶部尾气管通向合成盐酸的废氯缓冲器,而底侧部的液氯管通向液氯贮槽或计量槽,底部的排污管通向排污槽。针对底部管的接点发生泄漏的问题,要有排除剩余氯气的管线。 (3)液氯贮槽或计量槽是实施液化氯气贮存的设备。要考虑贮槽发生泄漏及如何排除三氯化氮的问题,要有防超装的措施,以及有排除剩余氯气去除害塔的管线。

3万

积分

4547

金钱

314

帖子

王者水师

165
发表于 2009-2-2 15:44:14 | 只看该作者

夏比冲击




冲击韧性指材 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受到外加冲击负荷的作用下,断裂时消耗的功除以试样缺口断面面积而得到的商值,即在规定温度下,试样抵抗冲击载荷时所吸收的能量。 冲击韧性的高低,取决于材料有无迅速塑性变形的能力。冲击韧性高的材料,一般都有较高的塑性。但塑性指标高的材料不一定都有高的冲击韧性。这是因为在静负荷下,能够缓慢塑性变形的材料在冲击负荷下不一定能迅速发生塑性变形。冲击韧性是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强度和塑性两者的函数,但塑性对韧性的影响更大些。 冲击试样中的缺口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夏比V形缺口和夏比U形缺口试样,所测得的冲击吸收功分别用Akv和Aku表示。冲击试样的取样方式也有两种,即横向取样和纵向取样(与钢板轧制方向垂直为横向,平行为纵向)。冲击试样的规格尺寸有三种,即标准试样为55×10×10,小试样为55×10×7.5或55×10×5,冲击试样的规格尺寸主要根据材料厚度可能制得的最大尺寸规格确定。 目前我国国内用于容器设计制造的法规和标准均规定以夏比V形缺口、横向取样方式为主。冲击试样的缺口形式对冲击韧性影响非常大,夏比V形缺口比夏比U形缺口更为尖锐,更能反应材料的缺口和内部缺陷对动态载荷的敏感性。对于U形试样,进行冲击试验时,其冲击功大部分消耗于裂纹的形成,而对V形缺口试样,其冲击功大部分消耗于裂纹的扩展。U形缺口测得的冲击韧性与V形缺口测得的冲击韧性之间不存在对应的换算关系。冲击试样的取样方向规定为“横向取样”,主要考虑在钢锭浇注时,会形成偏析及含有杂质,在轧制钢板的过程中,这些不均匀部分和杂质会顺着金属延伸方向形成纤维状组织,从而使钢板平行于轧制方向的力学性能高于垂直方向的力学性能。我国标准规定的冲击试样取样方向与美国ASME的规定是不一致的,美国ASME标准规定的冲击试样取样方向为“纵向取样”,故对在国内使用的国外进口材料用于国内的容器制造时,应注意冲击试样的取样方向应规定为“横向取样”。 目前,我国金属材料冲击试验方法标准为GB/T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166
发表于 2009-2-2 15:44: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ping1019 于 2008-11-3 18:27 发表 28、总高不高于3米的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能力如何? 29、隔油池的设计要注意那些问题? 说明:由于种种原因,我在这里不好说明流程或者提供图纸,请大家都说说。让我有个概念就好!
低于3米也太小了吧,再去了超高没什么了... 隔油池,我想提一提,隔出的油怎么处理的? 耐用和好用是两大指标

3万

积分

4547

金钱

314

帖子

王者水师

167
发表于 2009-2-2 15:46:22 | 只看该作者

蒸汽减压阀如何运行?

工作原理 减压阀的工作由阀后压力进行控制。当压力感应器检测到[wiki]阀门[/wiki]压力指示升高时,减压阀阀门开度减小;当检测到减压阀后压力减小,减压阀阀门开度增大,以满足控制要求。 蒸汽减压阀——该阀门的减压比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系统值; 即使在最大或者最小流量时它也应该能够对正作用或者反作用控制信号做出响应。这些阀门应该针对有用控制范围选择,即最大流量的20[wiki]%[/wiki]到80%。正常为等比型或者具有等比特性。这些类型的阀门本身具有比例控制所要求的最佳流量特性及流量范围。 减压阀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先导活塞式减压阀、薄膜式减压阀、[wiki]波纹管[/wiki]式减压阀、比例式减压阀、自力式减压阀、直接作用活塞式减压阀、背压调节阀等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工作介质。 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具体工作原理。但总的原理还是:减压阀是通过启闭件的节流,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使出口压力保持稳定。但一般减压阀都要求进出口压差必须≥0.2Mpa。 直动式减压阀 图14—1a所示为直动式带溢流阀的减压阀(简称溢流减压阀)的结构图。 压力为P1的压缩空气,由左端输入经阀口10节流后,压力降为P2输出。P2的大小可由调压弹簧2、3进行调节。顺时针旋转旋钮1,压缩弹簧2、3及膜片5使阀芯8下移,增大阀口10的开度使P2增大。若反时针旋转旋钮1,阀口10的开度减小,P2随之减小。 若P1瞬时升高,P2将随之升高,使膜片气室6内压力升高,在膜片5上产生的推力相应增大,此推力破坏了原来力的平衡,使膜片5向上移动,有少部分气流经溢流孔12、排气孔11排出。在膜片上移的同时,因复位弹簧9的作用,使阀芯8也向上移动,关小进气阀口10,节流作用加大,使输出压力下降,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输出压力基本又回到原来值。若输入压力瞬时下降,输出压力也下降、膜片5下移,阀芯8随之下移,进气阀口10开大,节流作用减小,使输出压力也基本回到原来值。 逆时针旋转旋钮1。使调节弹簧2、3放松,气体作用在膜片5上的推力大于调压弹簧的作用力,膜片向上曲,靠复位弹簧的作用关闭进气阀口10。再旋转旋钮1,进气阀芯8的顶端与溢流阀座4将脱开,膜片气室6中的压缩空气便经溢流孔12、排气孔11排出,使阀处于无输出状态。 总之,溢流减压阀是靠进气口的节流作用减压,靠膜片上力的平衡作用和溢流孔的溢流作用稳压;调节弹簧即可使输出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为防止以上溢流式减压阀徘出少量气体对周围[wiki]环境[/wiki]的污染,可采用不带溢流阀的减压阀(即普通减压阀),其符号如图14—1c所示。 先导式减压阀 当减压阀的输出压力较高或通径较大时,用调压弹簧直接调压,则弹簧刚度必然过大,流量变化时,输出压力波动较大,阀的结构尺寸也将增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采用先导式减压阀。先导式减压阀的工作原理与直动式的基本相同。先导式减压阀所用的调压气体,是由小型的直动式减压阀供给的。若把小型直动式减压阀装在阀体内部,则称为内部先导式减压阀;若将小型直动式减压阀装在主阀体外部,则称为外部先导式减压阀。 图14—2所示为内部先导式减压阀的结构图,与直动式减压阀相比,该阀增加了由喷嘴4、挡板3、固定节流孔9及气室B所组成的喷嘴挡板放大环节。当喷嘴与挡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微小变化时,就会使B室中的压力发生根明显的变化,从而引起膜片10有较大的位移,去控制阀芯6的上下移动,使进气阀口8开大或关小、提高了对阀芯控制的灵敏度,即提高了稳压精度。 图14—3所示为外部先导式减压阀的主阀,其工作原理与直动式相同。在主阀体外部还有一个小型直动式减压阀(图中末示出),由它来控制主阀。此类阀适于通径在20mm以上,远距离(30m以内)、高处、危险处、调压困难的场合。 定值器 定值器是一种高精度的减压阀,主要用于压力定值。目前有两种压力规格的定值器:其气源压力分别为0.14MPa和0.35MPa,输出压力范围分别为0—0.1MPa和0一0.25MPa。其输出压力波动不大于最大输出压力的1%,常用于需要供给精确气源压力和信号压力的场合,如气动实验[wiki]设备[/wiki]、气动自动装置等。 图14—4所示为定值器的工作原理图。它由三部分组成:1是直动式减压阀的主闭部分;2是恒压降装置,相当于一定差减压阀。主要作用是使喷嘴得到稳定气源流量;3是喷嘴挡板装置和调压部分,起调压和压力放大作用,利用被它放大了的气压去控制主阀部分。 由于定值器具有调定、比较和放大的功能,因而稳压精度高。 定值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由气源输入的压缩空气经过滤器1过滤后进入A室和正室。主阀芯19在弹簧20和气源压力作用下压在阀座上,使A室与B室断开。进入A室的气流经由阀口(又称为活门)12至F室,再通过恒节流孔13降压后,分别进入G室和D室。由于这时尚未对膜片8加力,挡板5与喷嘴4之间的间距较大,气体从喷嘴4流出时的气流阻力较小,G室及D室的气压较低,膜片3及15保持原始位置。进入只室的微量气体主要经B室通过阀口2从排气口排出;另有一部分从输出口排空。此时输出口无气流输出,由喷嘴流出而排空微量气体是维持喷嘴挡板装置工作所必须的,因其为无功耗气量,所以希望其耗量越小越好。 定值器处于工作状态时,转动手柄7,压下弹簧6并推动膜片8连同挡板5一同下移、挡板5与喷嘴4的间距缩小,气流阻力增加,使G室和D室的气压升高。膜片16在D室气压的作用下下移,将阀口2关闭,并向下推动主阀芯19,打开阀口,压缩空气经B室和H室由输出口输出。与此同时,H室压力上升并反馈到膜片8上,当膜片8所受反馈作用力与弹簧力平衡时,定值器便输出一定压力的气体。 当输入压力波动时,如压力上升,B室和H室气压瞬时增高、使膜片8上移,导致挡板5与喷嘴4之间的间距加大,G室和D室的气压下降。由于B室压力增高,D室压力下降,膜片15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主阀口减小,输出压力下降,直到稳定到调定压力上。此外,在输入压力上升时,E室压力和F室瞬时压力也上升,膜片3在上下差压的作用下上移,关小稳压阀口12。由于节流作用加强,F室气压下降,始终保持节流孔13的前后压差恒定,故通过节流孔13的气体流量不变,使喷嘴挡板的灵敏度得到提高。当输入压力降低时,B室和H室的压力瞬时下降,膜片8连同挡板5由于受力平衡破坏而下移,喷嘴4与挡板5间间距减小,G室和D室压力上升,膜片3和15下移。膜片15下移使主阀口开度加大,使B室及H室气压回升,直到与调定压力平衡为止。而膜片3下移,使稳压口12开大,F室气压上升,始终保持恒节流孔13前后压差恒定。同理,当输出压力波动时,将与输入压力波动时得到同样的调节。 由于定值器利用输出压力的反馈作用和喷嘴挡板的放大作用控制主阀,使其能对较小的压力变化作出反应,从而使输出压力得到及时调节,保持出口压力基本稳定,即定值稳压精度较高。 二、减压阀的基本性能 (1) 调压范围:它是指减压阀输出压力P2的可调范围,在此范围内要求达到规定的精度。调压范围主要与调压弹簧的刚度有关。 (2) 压力特性:它是指流量g为定值时,因输入压力波动而引起输出压力波动的特性。输出压力波动越小,减压阀的特性越好。输出压力必须低于输入压力—定值才基本上不随输入压力变化而变化。 (3) 流量特性:它是指输入压力—定时,输出压力随输出流量g的变化而变化的持性。当流量g发生变化时,输出压力的变化越小越好。一般输出压力越低,它随输出流量的变化波动就越小。 三、减压阀的选用 根据使用要求选定减压阀的类型和调压精度,再根据所需最大输出流量选择其通径。决定阀的气源压力时,应使其大于最高输出压力0.1MPa。减压阀一般安装在分水滤气器之后,油雾器或定值器之前,并注意不要将其进、出口接反;阀不用时应把旋钮放松,以免膜片经常受压变形而影响其性能。

4万

积分

2911

金钱

4877

帖子

王者水师

168
发表于 2009-2-2 20:5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4# 的帖子

我目前正在寻找关于氯瓶间、氯气蒸发间的通风要求、标准!您是否有相关的资料?

4万

积分

2911

金钱

4877

帖子

王者水师

169
发表于 2009-2-2 21:0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6# 的帖子

确实是这样的,3米的总高太矮了!但是业主只给这样的空间,不能往上高,也不能往下挖,面积还非常小!目前这个项目还处于设计阶段。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在一个很小的平面里面(地下室),不能往下挖、不能超高!水量还不小,偶师傅说这根本没法做! 关于隔油池隔出来的油,也是个问题!那个地方就那么小!(这整个是餐饮废水)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170
发表于 2009-2-2 21:38:1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也不行,滤料层太薄了,短流沟流的几率大增啊! 一般黏性气浮浮渣,撇油出油等都不太好弄,常见的是挖坑偷埋,不知道送锅炉能不能烧掉

3万

积分

4547

金钱

314

帖子

王者水师

171
发表于 2009-2-3 07:4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8# 的帖子

<<青岛市液氯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中关于:液氯的生产、储存和使用部分,看看有没有帮助: 第二章 液氯的生产、储存和使用   第六条 本市对液氯生产、使用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管理。   (一)液氯生产、使用企业的设立、生产或使用设施的改(扩)建应按《条例》规定进行必要的审批,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使用液氯。   (二)本市不设立专门的液氯的储存企业。   第七条 液氯生产企业宜位于城市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边缘地带,生产企业距人员密集场所的距离应满足《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1-2000)的规定。   液氯使用单位距人员密集场所的距离也应根据其日常储存量参考《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1-2000)的要求执行。   液氯生产、使用单位距其他重要场所的距离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2001修订版)的规定。   第八条 液氯生产、储存、使用的厂房、库房建筑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2001修订版)的规定。并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在环境、气候条件允许下,可采用半敞开式结构;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但不宜使用循环风。   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   第九条 液氯生产、使用单位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条 液氯生产企业主要工艺控制指标和安全管理规定:   (1)液氯应符合GB 5138-5139中规定的产品标准,其中纯度≥99.5%,含水≤0.06%。   (2)干燥氯气总管中含氢≤0.4%。氯气液化后尾气含氢应≤0.4%。   (3)液氯的充装压力不得超过1.1MPA。   (4)采用压缩空气充装液氯时,空气含水应≤0.01%。采用液氯气化器充装液氯时,只许用45℃以下热水加热气化器,不准使用蒸汽直接加热。采用液下泵充装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干燥空气或氮气安全密封保护。   (5)液氯贮罐、计量槽、气化器中液氯充装量不得超过全容积的80%。   (6)严禁将液氯气化器中的液氯充入液氯钢瓶。   (7)液氯气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必须装有排污装置和污物处理设施,并定期检查。   (8)为防止氯压机或纳氏泵的动力电源断电,造成电解槽氯气外溢,必须采用下列措施之一:配备电解槽直流电源与氯压机、纳氏泵动力电源的联锁装置;配备氯压机、纳氏泵动力电源断电报警装置;在电解槽与氯压机、纳氏泵之间,装设防止氯气外溢的吸收装置。   (9)设备、管道和阀门必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装前要经清洗、干燥处理。阀门要逐只做耐压试验。   (10)应将管内残留的流质、切割渣屑等物清除干净,禁止用烃类和酒精清洗管道。   第十一条 液氯生产、使用单位的液氯储存应满足以下要求:   (1)液氯生产企业液氯储罐区的总储存量应不大于企业正常3天生产量的总和。液氯使用单位液氯储存量应不大于单位正常7天使用量的总和。如构成重大危险源应建立严格的监控措施。   (2)液氯储罐输入或输出管道,应设置两个以上截止阀门,定期检查,确保正常。   (3)液氯储罐设置的安全要求包括:   A.储量1吨以上的贮罐基础,每年应测定基础下沉状况。   B.储罐露天布置时,应有非燃烧材料顶棚或隔热保温措施。   C.在储罐20米以内,严禁堆放易燃、可燃物品。   D.储罐贮存量不得超过贮罐容量的80%。   (4)钢瓶禁止露天存放,也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必须贮存在专用库房内,严禁与其他货物混存,应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确保安全。   (5)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必须分开放置,禁止混放。   (6)重瓶存放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7)充装量为500公斤和1000公斤的重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两层。   第十二条 液氯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气瓶安全监察管理规定》要求,完成企业使用的液氯钢瓶的产权明晰工作。使用的液氯钢瓶是液氯生产企业自有产权并检验合格的钢瓶。   液氯生产企业负责液氯钢瓶的日常管理。包括:    (1)负责钢瓶的定期检验;   (2)保证钢瓶附件配置齐全;   (3)液氯钢瓶上喷涂安全警示信息,包括:剧毒品标识、容积、管理编号、生产企业联系电话。   第十三条 液氯钢瓶的充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充装前应校准计量衡器;检查台面和计量杠杆。充装用的衡器每三个月检验一次,确保准确。   (2)充装前必须有专人对钢瓶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称重和取样分析。确认无缺陷和异物,方可充装。   (3)充装系数为1.25公斤/升,严禁超装。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如自动切断装置)避免钢瓶超装。   (4)充装后的钢瓶必须复验充装量。两次称重误差不得超过充装量的1%。复磅时应换人换衡器。   (5)充装前后的重量均应登记,作为使用期中的跟踪档案。   (6)入库前应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必须注明:瓶号、容量、重量、充装日期、充装人和复磅人姓名或代号。   (7)钢瓶有以下情况时,不得充装:   A.漆色、字样和气体不符合规定或漆色、字样脱落,不易识别气体类别。    B.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   C.新瓶无合格证。   D.超过技术检验期限   E.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    F.瓶阀和易熔塞上紧后,螺扣外露不足三扣。   G.瓶体温度超过40℃。   第十四条 液氯钢瓶、液氯储罐的定期检验要求:   液氯钢瓶的检验每两年一次,十二年钢瓶报废;   液氯储罐的检验:外部检查每年一次;内外部检验的周期为:安全状况等级为一、二级的每3年一次;安全等级为三级的,每2年一次。   第十五条 液氯使用单位安全使用液氯的技术规定包括以下内容:   (1)充装量为50公斤钢瓶,使用时应起直立装置,并有防倾倒措施;充装量为500公斤和1000公斤的钢瓶,使用时应卧式放置,并牢靠定位。   (2)使用钢瓶时,必须有称重衡器,并装有膜片压力表(如采用一般压力表时,应采取硅油隔离措施)、调节阀等装置。操作中应保持钢瓶内压力大于使用侧压力。   (3)严禁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热钢瓶。可采用45℃以下的温水加热。   (4)严禁将油类、棉纱等易燃物和与氯气易发生反应的物品放在钢瓶附近。   (5)钢瓶与反应器之间应设置逆止阀和足够容积的缓冲罐,防止物料倒灌,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6)应采用经过退火处理的紫铜管连接钢瓶。紫铜管应经耐压试验合格。   (7)不得将钢瓶设置在楼梯、人行道口和通风系统吸气口等场所。   (8)应有专用钢瓶开启扳手,不得挪作它用。   (9)开启瓶阀要缓慢操作,关闭时亦不能用力过猛或强力关闭。   (10)钢瓶出口端应设置针型阀调节氯流量,不允许使用瓶阀直接调节。   (11)瓶内液氯不能用尽,必须留有余压。充装量为50公斤的钢瓶应保留2公斤以上的余氯,充装量为500公斤和1000公斤的钢瓶应保留5公斤以上的余氯。   使用单位应有技术措施避免钢瓶气体用尽。   (12)作业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   (13)空瓶返回生产厂时,应保证安全附件齐全。   第十六条 氯化设备(容器、反应罐、塔等)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有关规定。其他规定如下:   (1)氯化系统管道必须完好,连接紧密, 无泄漏。 氯化设备和管道处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氟胶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严禁使用橡胶垫。   (2)氯化设备中,应使用与氯气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润滑剂。   (3)液氯气化器、蒸发器、储罐等,必须装有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等安全装置。   (4)设备、管道检修时,必须切断物料来源和传动设备电源,然后泄压、放尽物料,进行气体置换后,取样分析气体合格,方可操作。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护。需要动火时,必须事前办理动火手续。   第十七条 液氯生产、使用单位应采取必要的管理与监控措施,防止三氯化氮的积聚。   (1)对所取水源或盐水进行含氮分析,分析频次为每15天一次;   (2)对液氯汽化器做到每周一次进行排污,液氯汽化器中三氯化氮的含量标准定为500毫克/公斤。   第十八条 液氯生产、使用单位应根据其生产规模和储存总量配置应急处理设施,应急设施在任何情况下应处于正常适用状态,并满足以下条件:   (1)液氯储罐区应设置吸收装置,吸收装置和液氯储罐房相连,其处理能力应满足储罐区内最大储罐发生完全泄漏时的处理要求。   (2)液氯钢瓶储存区应设液氯泄漏处理装置,液氯泄漏处理装置包括:液氯钢瓶堵漏设施(可以针对钢瓶的不同部位的泄漏)和液氯泄漏扑集、扑消设施,其处理能力应能满足一个液氯钢瓶完全泄漏时的处理要求。   (3)液氯生产、储存应配备四套以上的隔离式面具,使用岗位应配备两套以上的隔离式面具,操作人员应每人配备一套过滤式面具,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第十九条 在生产、储存、使用液氯的场所设置监控、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第二十条 液氯生产企业应帮助液氯使用单位建立完善的液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液氯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配置相应的应急处理设施。   第二十一条 废弃液氯的转移必须经环保部门的批准,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必须使用专用车辆,由专业人员押运,到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的单位或经过批准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4万

积分

2911

金钱

4877

帖子

王者水师

172
发表于 2009-2-7 22:53: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的朋友提供了这么多问题的答案! 问一下关于循环水加氯系统管道的问题: 1、从钢瓶出来的管道是怎么跟钢瓶、系统管道连接的,密封形式是什么,需要什么附件吗? 2、循环水加氯系统管附件(如管道、鞍形法兰、弯头、三通等)都是怎么连接的,怎么个密封形式,生产厂家有哪些? 3、什么叫触点压力表(钽隔膜)?生产这种压力表的公司有哪些?

4万

积分

2911

金钱

4877

帖子

王者水师

173
发表于 2009-2-9 23:26:22 | 只看该作者
钢瓶出来的管道用镀镍紫铜管,管道两端有标准的能够与系统阀门相连的接头,长度应大于1.5m(不同厂家的产品有可能长度不一样),铅垫密封。与后壁无缝钢管需要用三通,丝扣连接,生料带密封。 加氯系统管道,真空调节器之前管道采用后壁无缝钢管,真空调节器之后管道采用UPVC管。前段管道上的三通、弯头等材质为锻钢,丝扣连接,生料带密封;管段下料时注意不要裁断,最好能够到施工现场再进行加工!前段官道上法兰采用鞍形法兰,材质为锻钢,两片法兰之间用铅垫密封,与管道相连的两端为丝扣连接。前段管道上的球阀,材质为蒙乃尔合金(不锈钢可以,但是最好还是用蒙乃尔合金);最好能够用上带活结的球阀,减少管道内液体泄露几率。

4万

积分

2911

金钱

4877

帖子

王者水师

174
发表于 2009-2-10 18:11:37 | 只看该作者
不记得是第几个问题了,继续发问: 硅酸盐对什么样的系统有影响?什么条件下会产生硅垢?

11

积分

145

金钱

22

帖子

小小水师

175
发表于 2009-2-12 16:1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4# 的帖子

回答影子版主: 不知你说的硅酸盐结垢是在什么系统? 在电厂有谈硅色变的情况。硅垢会发生在水冷壁、和汽轮机等处。 锅炉水冷壁的硅酸盐水垢或疏松多孔或致密坚硬,常常覆盖在热负荷高的位置或炉水循环不好的地方。在水冷壁上结垢会影响传热效果,会引起局部过热、垢下腐蚀等等问题。 如果锅炉蒸汽中含有硅酸的话,进入汽轮机之后,蒸汽的压力温度都会降低,此时溶解度也会降低。硅酸在汽轮机中以二氧化硅的形式从蒸汽中析出。在汽轮机的中压和低压级内沉积,并且在在低压级的沉积量最大。沉积物不溶于水、质地坚硬,并具有不同的结晶形式。积盐会影响带负荷、引起机组震动的问题的发生。

4万

积分

2911

金钱

4877

帖子

王者水师

176
发表于 2009-2-12 19:47:16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如果硅垢产生了,怎么处理?

11

积分

145

金钱

22

帖子

小小水师

177
发表于 2009-2-13 15:5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6# 的帖子

设备的清洗不简单根据结垢的的种类,更要注重容器的材质。硅酸盐清洗很简单但要考虑对系统的缓蚀问题,因为影子版主没有指出在什么系统下的结垢不太好说!热力系统和水处理系统不是相同的概念

4万

积分

2911

金钱

4877

帖子

王者水师

178
发表于 2009-2-13 20:36:49 | 只看该作者

硅酸化合物有何危害?

硅酸化工和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中溶解性的硅酸成为活性硅(或溶硅),而大部分却在水中进行聚合而成为双分子或三分子聚合物,最后成为完全不溶解的多分子聚合物,即称为硅胶体。它们在水中处于动平衡状态,并随pH值而变化,当pH值高时,较多转变为可溶性硅。硅酸化合物存在于水和蒸汽中的危害很大,一旦进入锅炉吼,胶体硅随着温度、压力及pH值升高而转化为溶硅,从而使水中的含硅量不断增加,有时即使加大排污量也难以改变炉水含硅量。同时,硅酸在高温的蒸汽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并随着压力、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不断增大。因此,进入锅炉的硅酸在炉内的沉积虽然不多,却大部分被蒸汽带走。硅酸随着蒸汽的做功过程,温度、压力的降低,而溶解度降低,因此就沉积在汽轮机的叶片或喷嘴中形成硬质的硅酸盐垢。严重时,可以使汽轮机效率大幅度下降,阻塞通道,限制出力,影响汽轮机的生产安全。为此,必须在炉外水处理中,尽力把硅酸化合物除尽。 [ 本帖最后由 liping1019 于 2009-2-13 20:43 编辑 ]

4万

积分

2911

金钱

4877

帖子

王者水师

179
发表于 2009-2-28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氧化沟的问题

1、目前氧化沟工艺的变形工艺都有哪些? 2、目前氧化沟用什么曝气(推流)方式有哪些?哪一种用得比较多?

1万

积分

701

金钱

265

帖子

铂金水师

180
发表于 2009-2-28 23:12: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ping1019 于 2009-2-28 21:49 发表 1、目前氧化沟工艺的变形工艺都有哪些? 2、目前氧化沟用什么曝气(推流)方式有哪些?哪一种用得比较多?
我也来抄一段 1、第一代的PASVEER氧化沟; 2、CARROUSEL氧化沟,在原来基础上,为实现新功能,开发的新沟型有:单级标准CARROUSEL工艺和CARROUSEL AC工艺,后者是在氧化沟上游加设厌氧池;CARROUSEL denitIR/CARROUSEL 2000工艺,是一种反硝化脱氮工艺;四阶段和五阶段CARROUSEL Bardenpho系统;CARROUSEL 3000系统,是一种占地面积小、运行高度灵活的新系统; 3、交替工作式氧化沟,最初使用的氧化沟被命名为A(单沟)型和D(双沟)型,其后又发展了VR型氧化沟和T型(三沟)氧化沟。在氧化沟前后分别增设厌氧池和沉淀池,即为AE型氧化沟和DE型氧化沟。 4、奥贝尔氧化沟,是一种多级氧化沟,特点是使用曝气盘和同心圆多沟槽系统。 5、一体化氧化沟,也称合建式氧化沟,是指曝气、沉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为一体,无需单独建造二沉池的氧化沟,固液分离器是一体化氧化沟的关键技术设备,有美国联合工业公司的船式分离器(BOAT)、EIMCO环境企业公司的BMTS系统、EIMCO公司的CARROUSEL渠内分离器、湖滨设备公司的边墙分离器、Lightin公司的导管式曝气内渠和边渠分离器以及Envirex公司的竖直式氧化沟。 6、其它还有射流曝气(JAC)氧化沟、U-型氧化沟和采用微孔曝气的逆流氧化沟等。 氧化沟常用的曝气装置有转刷、转盘、表面曝气器和射流曝气装置等,不同的曝气装置导致了不同的氧化沟形式,如采用表曝机的CARROUSEL氧化沟,采用射流曝气的JAC氧化沟和采用转刷的PASVEER氧化沟等。 论坛里有很多关于氧化沟的帖子: http://www.chinacitywater.org/bbs/viewthread.php?tid=81011&highlight=%D1%F5%BB%AF%B9%B5 [ 本帖最后由 qq0qq 于 2009-2-28 23:1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4 14:29 , Processed in 0.181265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