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2578|回复: 2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次离奇的人身事故

[复制链接]

5万

积分

3935

金钱

1526

帖子

超凡水师

砖家

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2012年度优秀主题帖勋章季度优秀版主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03:2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今天看到一个帖子;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上班的第一天下到集水井修理阀门,结果再也没有上来。这个事情让我下决心把十几年前发生的事写下来,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或许可以挽救无辜的生命。 故事发生在2000年仲夏的杭州,当时我在一家环保公司做总工。 公司接到一项工业废水项目,工厂名字就不说了。水质大约是COD8000,BOD4000,氨氮1000,硫酸根6000mg/L,再就是水温很低,夏天也就摄氏十几度。要求出水COD300,氨氮100mg/L,基本流程是沉淀+调节+三级好氧生化,甚至连反硝化也没有,其中的好氧生化是类似AB法的多级系统。流程是公司引进的一个特殊人才确定的,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很扯,其实还是有道理的,有时间以后另行讨论。 工程施工完毕后开始培菌调试,调试过程一直不顺利,污泥倒是长得很快,但是出水指标一直不好。 现场的项目经理就是那个“特殊人才”,一个技校出身的工人。不知为什么,他认为是调节池积泥引起的后续系统失调,于是找来三个民工清理淤泥,清理的时候两个在池下,一个在池上。当时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而且恰逢中午,公司的技术人员和污水站的操作工都去吃午饭了。清理中,池面上的民工发现池里的两人突然倒下了,他赶快跑去找人,等大家赶回来俩人都已经死亡了。 清理淤泥有危险,这个大家都明白,但是死亡的原因却很离奇。 最初怀疑是因为硫化氢中毒,因为污水的BOD很高而且有大量的硫酸根,但是尸检报告证明是窒息死亡,而且这个窒息不是呛水引起的。 先说说调节池。它长宽各25米,深度大约5米,完全敞口。按比例缩小了,就像一个浅碟子,照理说通风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恰恰就是这个貌似“没有问题”的通风,直接导致了工人的死亡!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夏天、中午、低温水。 这个工程水质决定了水里一定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无论好氧菌或者厌氧菌,都会有二氧化碳产生。夏天的杭州,中午的温度可能高达35度甚至40度以上,而调节池里的水温只有十几度,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温度又远远低于池外大气的温度,池内外的气体基本没有交换,因此池内一直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杀人凶手正是这些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 现在可以做一个总结了: 任何一个污水池,哪怕是很浅的敞口池子,只要水温低于气温,都是很危险的! 相反,当水温高于气温时,即便是局部密封的水池,也是相对安全的。 如果必须派人进入水池,要尽可能避免在中午进入水池,一早一晚都是相对安全的时间。 后来我去了另一家公司,在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项目里,必须派人下到调节池,那个池子基本全密封,只有爬梯的位置有一个小口。我一再告诫现场员工,一定要等到晚上或者早晨,而且站在池口可以感觉到池内有热空气流出的时候才可以下去。

顶一下

参与人数 9金钱 +28 UP值 +25 收起 理由
PMCPMC + 1 赞一个!
水世界蓝天 + 1 赞一个!
兼性厌氧君 + 1
尚妮娜 + 1 赞一个!
Alex-2017 + 1 淡定
谢仔哥哥 + 1 讨论很给力
十一月 + 18 + 18
OPPOwang + 1 很给力!
寂寞 + 10 这种教训很可悲。

查看全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6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1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所谓大家,就是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家伙。
清啦

5万

积分

3935

金钱

1526

帖子

超凡水师

砖家

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2012年度优秀主题帖勋章季度优秀版主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2-4-3 01:56: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这里有童鞋听我讲过这个故事,请短信我——毕竟谁也不希望在网络里透明,呵呵 [ 本帖最后由 zslddt 于 2012-4-3 02:48 编辑 ]
所谓大家,就是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家伙。

5万

积分

81

金钱

2104

帖子

超凡水师

管道工

2012年度优秀水友勋章教书育人勋章月优秀水友勋章

QQ
板凳
发表于 2012-4-3 09:54:50 | 只看该作者
想想都后怕......污水厂的工人的人身安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事故已经很多了,有的是相关知识的匮乏,有的则是人为的操作失误
学而不思则罔啊....

1万

积分

6916

金钱

575

帖子

铂金水师

地板
发表于 2012-4-3 12:19:50 | 只看该作者
是啊,下这种池子真的会很危险,希望大家都平安吧。。。
yoruba永远是我的偶像…………

284

积分

10

金钱

28

帖子

初级水师

5
发表于 2012-4-4 09:11:24 | 只看该作者



要提高人身安全的规范流程杜绝事故的发生啊,

5万

积分

3935

金钱

1526

帖子

超凡水师

砖家

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2012年度优秀主题帖勋章季度优秀版主勋章

6
发表于 2012-4-4 09:24:46 | 只看该作者
据说在欧洲,如果下到超过2米的池子,就必须系上安全带,而且是池上池下一对一,上面的人就一个任务——拽着绳子。
所谓大家,就是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家伙。

5万

积分

81

金钱

2104

帖子

超凡水师

管道工

2012年度优秀水友勋章教书育人勋章月优秀水友勋章

QQ
7
发表于 2012-4-4 10:37: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slddt 于 2012-4-4 09:24 发表 据说在欧洲,如果下到超过2米的池子,就必须系上安全带,而且是池上池下一对一,上面的人就一个任务——拽着绳子。
国内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而不思则罔啊....

2万

积分

4069

金钱

909

帖子

王者水师

QQ
8
发表于 2012-4-5 10:51:10 | 只看该作者
又学到知识了,顶一下,继续关注

1万

积分

177

金钱

191

帖子

铂金水师

9
发表于 2012-4-5 13:02:12 | 只看该作者
出差现场人身安全最重要
天将降大任于环保工作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万

积分

1528

金钱

4174

帖子

王者水师

狐大爷

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2012年度优秀主题帖勋章季度优秀版主勋章2013年“十大风云人物”勋章

10
发表于 2012-4-6 20:30:44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一个,回头给大家讲俺的摊位下井的注意事项~~~俺家摊位有泥区,有消化池和沼气柜,非常危险滴~~回头来细说~~
还是卧螺爽!!!!!!!!!!!!

http://wenku.baidu.com/view/aa64a70df12d2af90242e69b.html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11
发表于 2012-4-6 22:44:42 | 只看该作者
教训深刻的例子,老酒大侠见多识广。 跑个题,工艺我认为很好

5万

积分

3935

金钱

1526

帖子

超凡水师

砖家

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2012年度优秀主题帖勋章季度优秀版主勋章

12
发表于 2012-4-7 00:25: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oruba 于 2012-4-6 22:44 发表 教训深刻的例子,老酒大侠见多识广。 跑个题,工艺我认为很好
好在哪里?余版能答上来我去济南请你喝酒。 补充一下: 1、第一个曝气——沉淀回流系统的曝气池溶解氧永远是零,虽然曝气池像开锅一样。 2、第一级容积负荷极高,我指的是去除负荷,50kgCOD/m3.d,够神了吧?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曾经用了整整一个月。
所谓大家,就是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家伙。

5万

积分

3935

金钱

1526

帖子

超凡水师

砖家

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2012年度优秀主题帖勋章季度优秀版主勋章

13
发表于 2012-4-7 00:2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的帖子

欢迎欢迎,多多益善。
所谓大家,就是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家伙。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14
发表于 2012-4-7 17:5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的帖子

1.AB这个容易理解哈,就不解释了,所以负荷高... 2.吸附作用下第一级搞定40-50%以上的COD难度基本不大,这样COD只剩4k以下了,效率还算不错 3.吸附COD的同时,氨氮去除量也是比较可观的,最后一级硝化负担就没那么重了 4.前面DO低,也伴随水解作用,不至于后面搞得太恶心。当然初始B/C比很不错了 5.硫酸盐不低,果断放弃厌氧,以免找虐。 6.出水只要求氨氮,不管总氮,那么可以选择性忘记反硝化 7.三级三套污泥体系,适宜各自适应的微生物生长,高负荷的猛吃海喝,低负荷的啃干净骨头缝 8.前面的高负荷与后面的低负荷,可以很好的避开膨胀负荷区 类似的工艺,药厂使用很多。 大前年调试时见得一个抗生素企业,进水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用的两级好氧,高低负荷,出水四五百。 前年差点与al斑竹合作改造其污水站,基本也属于高负荷好养,去除率也是不错的,如果后面的MBR用起来,同样是两级好氧。 由于厌氧工艺对于诸多废水的限制性,高负荷好氧处理高浓度废水是一个很好的路子,同时由于前段作用以吸附为主,耗氧量与COD去除量相比少得可怜。不过很烦人的一个缺点是污泥处理费用就比较高了 ======================================================= 请老酒大侠亮剑 来点香蕉也行

5万

积分

3935

金钱

1526

帖子

超凡水师

砖家

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2012年度优秀主题帖勋章季度优秀版主勋章

15
发表于 2012-4-8 10:3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的帖子

感谢余版回复。 分析确实很有道理,不过有个问题,前面说了第一级好氧反应器溶解氧几乎为零,一般而言硝化反应难以进行,既然硝化难以进行,反应器内的氨氮应该保持1000mg/L,为什么这么高的氨氮好氧生物竟然不受影响?事实上第一级的氨氮去除率高达60—70%,即便考虑上氨氮的去除,反应器内仍然有300—400mg/L的氨氮,大家知道300的氨氮已经足以抑制好氧生物处理的进程了,实际工程不但完全没有抑制,相反活性还好得很,这不是很奇怪吗? 对了,还有一个奇怪的数据,按照BOD和氨氮去除量核算的三级处理的平均溶解氧利用率高达25%以上,可是现场使用的是穿孔管曝气! 计算过程中,因为没有反硝化,所以氨氮按照硝化计算氧消耗量。
所谓大家,就是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家伙。

5万

积分

3935

金钱

1526

帖子

超凡水师

砖家

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2012年度优秀主题帖勋章季度优秀版主勋章

16
发表于 2012-4-8 10:31:38 | 只看该作者
我想看看余版用多少时间能弄清楚,呵呵 当年我拿到的这些数据都是现场人员提供的,最初曾经认为所谓的“特殊人才”就是一骗子,那些数据都是假的,后来多次问询员工,发现的确是真的,于是下决心搞明白。后来跑去杭州在现场用10分钟做了一个池边的实验,实验证实了推测的过程是正确的。但是这些内容只在上课时候讲过,就连那个“特殊人才”他自己至今也没有弄明白,呵呵 [ 本帖最后由 zslddt 于 2012-4-8 11:01 编辑 ]
所谓大家,就是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家伙。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17
发表于 2012-4-8 17:41:4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似乎也不是问题: 1.关于氨氮,300-400是比较稀松平常的。之前用的同步工艺,进水也接近七八百了,考虑回流的话好氧前段还足有三百多,耐受度明显好于文献值。另外在厌氧中,貌似可以达到1000的水平。 关于生物毒性有个猜测,砒霜对个体的毒性是多少量?如果分成一百个人吃这个量的砒霜呢? 2.需氧量不能这么算,前面说过大量依靠吸附同化,这部分就没有走氧化的过程,后期污泥流程可能还伴有了厌氧过程也未可知。另外,DO是供氧-利用氧-扩散氧平衡后的结果,而平衡后的扩散量也应该与DO水平相关联,换句通俗话说,溶解的氧被快速消耗,原本应该扩散掉的氧反而又溶回到水中,再被利用,再溶...利用率自然高了。 个人不负责任观点,呵呵

5万

积分

3935

金钱

1526

帖子

超凡水师

砖家

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2012年度优秀主题帖勋章季度优秀版主勋章

18
发表于 2012-4-8 20:16:29 | 只看该作者
1、300多甚至几千的氨氮做生化处理都没有问题,但是好氧生化出水氨氮超过300而生化完全不受影响的工程实例恐怕就绝无仅有了,说到底氨氮抑制是指反应器内过高的浓度引起的,不妨回忆一下当初你的工程,相信任何一级的出水绝不会有超过300的情况。至于砒霜之对于人的毒性,我相信如果游泳池里砒霜或者氰化钠的浓度维持一定的话,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万人统统都会OVER。 2、有点接近了,但是还缺乏说服力。从水质可知,这个过程里面氨氮氧化为硝根的量占据了溶解氧消耗的主要部分,即便全部的COD可以被吸附而分离,核算溶解氧的利用率也不可能超过25%,相信余版不会认为氨氮也被吸附进而沉淀分离了吧?至于余版提到的“原本应该扩散掉的氧反而又溶回到水中,再被利用,再溶...利用率自然高了。 ”就超出了在下的理解范围了,呵呵
所谓大家,就是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家伙。

5万

积分

3935

金钱

1526

帖子

超凡水师

砖家

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2012年度优秀主题帖勋章季度优秀版主勋章

19
发表于 2012-4-8 20:24:03 | 只看该作者
诸位水世界的童鞋也说说这个流程的事嘛,在下以人格担保所说数据属实,我的第一个研究生就是做这个工作毕业的,后来他去同济读博士,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还是这个东东。 如果没有人能找到答案,我就让它成为一个迷一直留下来,呵呵
所谓大家,就是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家伙。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20
发表于 2012-4-8 20: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的帖子

许多年前,淀粉废水CODOK,氨氮好几百的不缺啊。厌氧出水更是能出现COD300氨氮也300的神仙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11 13:06 , Processed in 0.176484 second(s), 6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