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探GIS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应用
摘要: 中图分类号20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1683(2004)02-0026-03 GIS Application in the Middle Line of Water Transfer ----Hebei Digital Water Transfer Liu Yun_un, Hu Wen_iang (He Bei normal universit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050016) Abstract: As the largest ever project in ......
中图分类号20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1683(2004)02-0026-03
GIS Application in the Middle Line of Water Transfer
----Hebei Digital Water Transfer
Liu Yun_un, Hu Wen_iang
(He Bei normal universit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050016)
Abstract: As the largest ever project in the country, SNWT contains lots of works and covers many professional fields. It is of importance to introduce advanced management scheme for the project. The essay takes Hebei digital water transfer as an example, describes GIS application in the transfer project,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igital use.
Keywords: SNWT; GIS; digital water transfer; operation system
1 前言
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京津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并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实施跨流域调水,向京津华北地区补充水资源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而我国当前最缺水的地区是华北平原,缓解华北水资源危机是南水北调的首要任务。
图1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内调水线路仅以中线总体工程的输水工程中要建立的总干渠为例。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 km2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
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海量的数据,如果单凭台帐的记录,纵然辅助以计算机,其工作量的巨大也是难以想象的,而且单一数字的记录很难给人以直观的印象。这就需要采用信息化的工程管理方法,才能对如此浩大的工程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也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和指挥人员进行更好的判断与决策。而地理信息系统以其卓越的空间管理应用,出色的三维虚拟现实表现,快速的地理属性、高程、土方等的查询,而成为最佳的“人选”。在三峡建设过程中的“数字三峡”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证。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河北省南水北调指挥部门联合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深蓝数字影像公司等部门开展了“数字南水北调”的工程。
2 数字南水北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数字南水北调的定义
河北省“数字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对南水北调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在这一平台和环境中,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与数学模型对南水北调工程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2.2 数字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具有以下特色:跨越多行政地区、多地质结构、多地貌形态,同时由于水源地供水量、我省受水区以及以及其它
[ 本帖最后由 huangyustar 于 2007-5-29 22:29 编辑 ] |
顶一下
-
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