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防控GIS指挥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人类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近20多年来,一些已经灭迹的传染病再度出现,一些新的疾病也不时发生,甚至导致局部地区的爆发和流行。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H1N1型流感(或称H1N1型猪流感)疫情,一百余人疑似因该型流感而导致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甲型H1N1流感蔓延至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也于4月29日晚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4级提高到仅次于最高级的5级。截止2009年5月13日中国内地也已确定输入型甲型H1N1病例2例。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公共卫生相关的紧急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式。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将日常卫生监督、监测信息及时、准确收集、分析、利用,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以表格,统计图,分析报表的形式显示在电子地图之上。可以及时提供各类必需信息,跨地区地域协同处理问题、辅助决策和提出处理预案等。
www.topmap.com.cn
《北京市卫生防疫应急处理计算机指挥系统》是北京慧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用于应对公共卫生相关紧急事件的发生提供决策支持的指挥系统。
系统功能:
由于GIS具有交互定位和逻辑查询以及广泛的关系数据库连接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卫生防疫部门完成疫情定位、疫情事件分析、绘制疫灾图、现场工作情况实时采集传送、人员派遣、运作/战术预案、规划、显示各类卫生机构分布图、重点防范单位基本状况分布图、紧急调度和路径优化、办公一体化以及公共信息的对外发布等任务。通过GIS系统,将疫情准确地定位到电子地图上,并根据道路实时状况和资源分布情况最优地部署人力和资源,为指挥人员提供各类调度现实的地图工具,从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案风险。
因此,紧紧围绕建设北京市卫生防疫应急处理计算机指挥系统,结合北京市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多层次、多方位直观地显示相关数据、图形等信息,建立一个准确的、高效的多方位的、规范标准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分析、指挥、决策等防疫工作服务。
1、
综合GIS、GPS、卫生防疫信息管理系统三种信息平台,达到各种信息共享;
2、
依托现有的北京卫生防疫网络,实现基于卫生防疫Intranet/Internet的共享应用;
3、
使管理人员能够全面地了解各种卫生防疫工作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实时运行状况;
4、
能够通过对目标的点击之类的简单操作,直接查询目标有关属性数据库的信息;
5、
对任意指定部门、区域、重点目标、指定目标进行特定的统计分析计算,使图形管理与数据管理融为一体并具有空间特性;
6、
快速、准确地评估、分析出辖区内部潜在的联系,为管理人员规划、设计、决策、控制提供处置方案;
7、
模拟、预制防护方案,以便在事件发生时减少损失;
8、
管理各重点区域,作到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治理隐患,消除隐患,保障安全;
9、
全市卫生防疫业务的宏观管理,提供方便直观的统计图和分析结果报表,在各防疫部门之间共享信息,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一体化,利于整个卫生防疫工作的整体发展;
10、
监视重要目标,以便发生危机情况时,紧急处理;
11、
缩短接警、处警的时间,人员实时调度、现场情况实时传送;
12、
实现公共信息的对外发布和数据国际交流;
13、
构建一个信息基础平台,为建立大为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准备。
系统特点:
三个一体化
l
GIS与卫生防疫业务的一体化。传统的许多地理信息系统只能提供简单的查询,而与具体的业务脱节,在北京市卫生防疫应急处理计算机指挥系统中,GIS与卫生防疫业务将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地形成战斗力。
l
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处理平台的一体化。将现在分散的信息孤岛,通过GIS平台统一在一起,形成一体化设计。
l
GIS与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一体化。传统的MIS对分析和决策支持比较弱。而GIS系统对于分析和决策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北京市卫生防疫应急处理计算机指挥系统对分析和决策支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北京市卫生防疫应急处理计算机指挥系统将实现GIS与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一体化。
三个集成化
l
GIS与实时采集的信息的集成。在卫生防疫系统中,有许多的实时采集的动态信息,如GPS发回的信息,重点地点的视频监视信息,疫情现场实时视频采集传送等,因此我们必须能迅速地得到这些信息并在GIS中体现。
l
GIS与数据库信息的集成。GIS系统只能提供在地理空间上的信息,大量的复杂信息必须在数据库信息中保存。因此必须将GIS与数据库信息紧密集成。
l
GIS系统与三维模型的集成。对重点部位,要求进行三维建模,因此我们必须对GIS系统与三维模型进行集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