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老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厌氧调试问题,请提供看法及建议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21
发表于 2008-7-27 10:0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的帖子




我所说的跑泥原因与yoruba兄可说是同一件事,也可说是两件不一样的事! yoruba兄所说是指酸化菌分解COD造成脂肪酸累积及pH降低甚至失控,甲烷菌受到抑制,厌氧生态系统瓦解,去除率降低。 我的意指污染量于启动或调试时不予控制,全量进流,虽厌氧系统已渐能维持基本负荷(如1kgCOD/方*d以上),但仍因跑泥无法提升负荷之原因。 当然个人看法供参,欢迎大家多提供看法及讨论。
清啦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22
发表于 2008-7-27 12:47:14 | 只看该作者
老兄的意思我明白,是让有限的微生物逐渐适应全负荷环境,但是这个在一开始肯定会造成一些污泥不适应的损失,如果控制不当可能直接挂掉。这个适应过程可能会很长时间,所以如果非要如此的话还是耐心吧。另外如你所说,接种的为絮泥,那么可曾研究跑你的原因?是不是携气上浮呢?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23
发表于 2008-7-27 14:45:08 | 只看该作者

问得好!大哉问!

这刚好是启动及调试而未控量会遭遇的问题! 个人认为因未控量造成厌氧菌群遇高负荷、高冲击时皆是以大量增殖对应(所谓对数生长期,镜检时发现皆以单一个体存在居多),表现于外观则沉淀后上层水质混浊,故推论是因微生物未成胶羽团而不易固液分离,才跑泥的;所以厌氧槽三相分离器上层水中带(不易沉降的)细泥,此细泥非附着气泡而冲出 (非携气上浮,而是悬浮细泥产气),主因未成团故,故表现于厌氧槽三相分离器上层看到比汽水泡小的小泡(但感觉没那么多)。此水采样回实验室观察结果仍相同,但约一周后泥沉降了,水也澄清了。 上文引出如启动及调试而未控量会遭遇怎样的问题?大家的看法如何? [ 本帖最后由 khenv 于 2008-7-27 17:54 编辑 ]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24
发表于 2008-7-27 14:56:24 | 只看该作者

本讨论尚”未解决”

因未了解已解决,未解决的机制,造成系统判定已解决;纯属操作不当,本讨论尚未解决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25
发表于 2008-7-27 15:40:29 | 只看该作者



污泥层高度如何?能想法子取样否?

12万

积分

2万

金钱

3万

帖子

论坛顾问

2016十年风雨同舟2012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财富勋章教书育人勋章无所不知勋章十大风云人物2011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勋章季度优秀版主勋章

QQ
26
发表于 2008-7-27 15:44:28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感谢余波尔版主,学了不少。有的还得慢慢消化。
干啥别灌水!磕碜啊。
污水处理毕业设计论文在线求助与答疑
论坛已有资料,请自己下载,不接受pm索取。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27
发表于 2008-7-28 10:00:28 | 只看该作者

感言,灌水的,请别删!

凤凰台风天,有些人损失一天,有人赚到一天;我则多了一天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 也连想到当初没厌氧调试经验时,尝试搜查遍寻不获的孤独感,以及在本论坛寻获分享经验的喜悦,更看到yoruba和环保者论战EGSBIC后,深觉收获颇多,也希望分享自己有限的经验及知识给需要的人。很敬佩本地版主、大虾们的热心,谢谢大家。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28
发表于 2008-7-28 19:41:23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人们总是喜欢多愁善感哈... 你有一分经验,我有一份经验,大家交换,我们每人都有两份经验! 另外,我很想念环保者,不知道他忙的怎么样了...

5639

积分

685

金钱

318

帖子

黄金水师

出来混的

29
发表于 2008-7-28 19:54:52 | 只看该作者
连CC老师都有此感。。。 我好多都看不懂也就不足为怪了 余版,确实太强了。。。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Struggle is my life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30
发表于 2008-7-28 22:08:5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有点跑题了,楼上可以另开帖子给我歌功颂德,恩恩。我就是这么聪明,多好的一个主意!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31
发表于 2008-7-29 18:19:38 | 只看该作者
当初设计未考量取樣鲇以观察汙泥含率,所以顶多只能check进出流水质.汗--- 出水经多天沉淀后,汙泥約占水樣8%.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32
发表于 2008-7-29 19:22:55 | 只看该作者
跑泥这么厉害?能不能想办法用软管虹吸取样试试看?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33
发表于 2008-7-29 23:02:16 | 只看该作者

回来讨论营养盐添加之比例与位置问题

原帖由 yoruba 于 2008-7-24 22:38 发表 1.跑泥:A.跑颗粒污泥: a.上流速度过大,负荷高,产气搅动过强部分颗粒污泥被冲出;对策:减小上流速度或降低负荷 b.大颗粒污泥内部传质受限,细菌自溶加上产气,造成颗粒内部中空,颗粒浮起,并且永远不下沉。对 ...
如果生物处理系统厌氧-->兼气-->好氧
本厂水源严重缺磷,营养盐一次从前头(厌氧)加足,会不会增加磷酸铵镁等结垢產生的机会?
有谁确认磷酸铵镁是何种顏色?(一时查不到)
基於预防结垢考量及最近营养盐价格飞涨的因素,我觉得分段(分別於厌氧及好氧源头加入)加入比较王道,大家看法如何?
另查本论坛上厌氧之营养盐加入模式为COD:N:=200~300:5:1,这是我熟知的好氧营养盐添加法,理论上厌氧要更小一些,約上述之1/3,提供大家参考.
[ 本帖最后由 khenv 于 2008-7-29 23:46 编辑 ]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34
发表于 2008-7-29 23:14:48 | 只看该作者
1.不过量过多的话没事。蛋白水和淀粉水因为同时含有鸟粪石的三项离子才...应该是白色的结晶 2.具体分析吧,在现场自己定就行了,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优缺点也不是很突出。王道一词用的甚好哇! 3.好氧应该是100:5:1,厌氧是按照1/3,所以200~300:5:1,而且为保证利用的充足(利用率问题),一般是有富裕的投加。对于磷和微量元素,富裕到2倍。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35
发表于 2008-7-29 23:38:5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营养盐添加之比例

我的印象BOD的比例如下: 好氧BOD:N:=100:5:1 厌氧BOD:N:=300:5:1 而COD/BOD=倍数,故有上述說词,请yoruba兄再查证一下. [ 本帖最后由 khenv 于 2008-7-29 23:44 编辑 ]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36
发表于 2008-7-30 08:33:47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如此,但是COD和BOD的比例因水而异,不是固定的。我觉得不如按照去除的COD算作BOD来吧。 问个问题:好氧进水COD200,BOD40,出水COD小于100,污泥量不增长,问这个COD是怎么去除的???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37
发表于 2008-7-30 18:2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6# 的帖子

您问到某人专业了! 进流BOD5:COD=40:200=1/5,显示 1.水中有一些较难或较迟分解的成分,如果停留时间或SRT夠长,COD还是有机会被生物分解的. 2.BOD那麼低,汙泥量成长本来就受到限制, 3.如进流SS也低,请依汙泥量计算方式估算,即知为何汙泥量不增生. (有否听过无排汙泥系统?日本Case很多,理论沒问题) 4.我还以为您要问这水怎麼回收?恐怕得另搞一座大楼.好吧,別离题了.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38
发表于 2008-7-30 18:30: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henv 于 2008-7-29 18:19 发表 当初设计未考量取樣鲇以观察汙泥含率,所以顶多只能check进出流水质.汗--- 出水经多天沉淀后,汙泥約占水樣8%.
澄清一下,汙泥SV約占水樣8%(非重量比),这樣是不是也很多?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39
发表于 2008-7-30 18:43:06 | 只看该作者

颗粒汙泥与跑泥汙泥粒径您看过的約多少?

颗粒汙泥这边有照片:中的約1mm*2mm,大的約2mm*3mm 跑泥汙泥粒径估約0.5mm以下,有空再check其终端速度,看樣子不跑泥也难.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40
发表于 2008-7-30 18:43:34 | 只看该作者
跑最后一次... 水中有一些较难或较迟分解的成分,如果停留时间或SRT夠长,COD还是有机会被生物分解的 ---------------------------------------------------------------------------------------------------------------------------- 就是说,实验做出的cod和bod5的差值仍然有可生化性,而设计中如果只考虑BOD来计算负荷和需氧量是错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14 22:28 , Processed in 0.167939 second(s), 5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