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cks5510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通天大运河方案(管网渠网谁优谁劣大讨论)

[复制链接]

1276

积分

274

金钱

107

帖子

白银水师

21
发表于 2008-2-9 14:42:54 | 只看该作者



高手论剑,精辟之极!学习了,顶一个!!!
清啦

81

积分

57

金钱

41

帖子

初级水师

22
发表于 2008-2-13 15:16:02 | 只看该作者
西线的南水北调,应该多从生态方面考虑一下,大家都是学环境,学水的,应该明白,如果构建一个大坝,改变一条水的流向,那么会造成多大的生态影响和改变。我想这所带来的影响要比南水北调工程本身的代价要高的多。请看一下今年春节期间的冰雪灾害吧,这可能是最好的生态影响证明吧。别的像什么外国大坝所带来的灾害,我也就不用多举了

2573

积分

120

金钱

86

帖子

白银水师

23
发表于 2008-2-14 16:49:57 | 只看该作者

应当历史地全面综合地看待大西线调水工程

楼上朋友好, 今春全国大部地区降大雪,许多城市断电断水是实,成灾是事;但瑞雪兆丰年,小春将大增产增收,总的来说利大于灾. 再说大西线调水是老天逼迫所为,不是那个头脑发热?关键是用渠道?还是用管道? 哪个方案更好? 欢迎任何人反对大西线调水,但谁能挡住年年铺天盖地刮向北京城的沙尘暴么?谁能改变西部长期干旱贫穷落后的局面么?半国干旱,半国贫穷,今后几千年,中国怎么富?西部半国怎么守? 谁能把西部一亿多穷人,迁移几千万人到东部平原? 谁能年年拿钱拿粮供应西部几千万穷人?此工程可不建. 如果中国永远只有10亿人,这项工程也可不建。 如果中国不再受美国、日本的武力威胁,这个工程也可以不干。 如果人类全部回到原始原生态社会,我们什么工程也没有必要干。 可是世界上没有千年的和平。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谁能保证东条英机不会卷土重来?美国是世界霸主,早已把中国视为他称霸世界的绊脚石;我们天天在美国的炮口下生活,谁能高枕无忧么? 西部半国干旱,半国贫穷。永远干旱永远穷,怎能保证千秋万代不受外国的宰割?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弱国总被强国欺,落后总是要挨打,这是铁的定律。 世界上没有千年的和平,中国粮食不能长期靠国外进口,中国的喉管不能总让外国人锁住,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自古来,帝之命,有可不受;天之命,不敢不受,更不敢久违。苍天已经用干旱和贫穷教训中国人几千年了,伟大的中国人至今还不醒悟,老天也只有用沙尘暴、干旱和贫穷、年复一年地教训中国人。老天的烈日、沙尘暴、洪水、饥荒,比今年雪灾利害百倍! 关于高原水管封冻也是事实,但要看管子口径大小,2厘米与4米内径管道封冻不同,地面露天管道与埋在地下的管道封冻不同,落差大小不同流速不同,封冻不同,不可以小定大,一概定论. 黄跃华 敬 呈

3962

积分

0

金钱

44

帖子

黄金水师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14:07:31 | 只看该作者
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类能够改变大自然,人类改变大自然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有些会对大自然造成很大的破坏,比如矿物燃料的使用,就是人类最大的自杀行为,人类是不断进步的,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对大自然的改造,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几千年来一直在为人类造福。近代的苏伊士大运河并没有给环境造成大的灾难。如果说青藏高原的虹吸现象造成了塔里木盆地水资源的大量流失,调青藏高原的水到塔里木盆地正是对塔里木盆地水资源的有效补偿。

3962

积分

0

金钱

44

帖子

黄金水师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11:41:2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中国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要满足几点要求: 1、 根据中国的国情现状和中国跨流域调水所具备的条件,西线调水工程的调水量应以1000亿立方米来设计调水方案,而现在的西线调水方案远景规划为370多亿立方米,根本不能满足将来中国西北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 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要最有效的利用好所调的宝贵水资源,西线调水工程应该配套建一个可多年调节的大水库,而且大水库需要有利于同时向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黄河输水。 3、 由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量是几百亿或者说是上千亿立方米,因此不适合红旗渠式的引水方式,也就是说采用傍山建水渠和穿山打隧洞都是不适合的。建成后的西线调水工程更应该像一条自然的河流。

2573

积分

120

金钱

86

帖子

白银水师

26
发表于 2008-5-18 17:46:29 | 只看该作者

汶川大地震宣告大西线明渠断不可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300多公里长的裂缝证明,明渠输水在青藏高原绝对不安全。 1000多公里长、100多米宽的渠道,每秒几千方流量,如果地震,谁能在几分钟内急速关闸? 几天内几亿方水流进地震大裂缝深处,将产生什么后果?大地震加大洪灾,灾难多大? 只有用管道,上中下各段地震时,各地才能在几分钟内急速关闸,才能最大限度减轻地震危害。

2573

积分

120

金钱

86

帖子

白银水师

27
发表于 2008-6-3 18:24:06 | 只看该作者

唐家山堰塞湖导致20万人大转移

汶川大地震,在北川县城上游的唐家山,山体垮塌,形成堰塞湖,土石坝高约70米,坝前水深64米,蓄水约1.7亿方; 为防垮坝洪灾,5月30---6月2日,下游绵阳市组织20万人大转移。 由此可见,大西线的700---800米堆石坝,还会建么?

2573

积分

120

金钱

86

帖子

白银水师

28
发表于 2008-6-4 17:13:44 | 只看该作者

300公里大裂缝距紫坪铺水库有多远?

据网上传,有专家说汶川8级地震是紫坪铺水库诱发的,要放干水库,要炸毁大坝. 谁人到现场去过?那300公里长,20多公里深的地震大裂缝,距紫坪铺水库有多远? 大裂缝是否伸进了紫坪铺水库中? 地震后至今,紫坪铺水库的水位下降多少? 是闸门泄洪使水位下降?还是库内裂缝导致水位下降? 如果真的是紫坪铺水库诱发大地震,水库内肯定会有沉降,裂缝, 水位会急剧下降. 11亿方水流进大裂缝中,会产生什么后果?加剧重复地震? 地震已过20天了,如果水库内有裂缝,300公里长20公里深的大裂缝,早该灌满了,裂缝所达之处,早该出现洪灾了.

1724

积分

545

金钱

288

帖子

白银水师

29
发表于 2008-6-17 11:26:07 | 只看该作者
东部地区将水条件相对较好,立足于本地推行节水经济发展模式,限制城市化规模(50年后东部人口将会减少)将国家建设重心西移,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挖掘洪水存储利用空间,既消除了洪涝又解决了水资源匮乏问题,东部地区用水立足东部解决完全可行,西线工程主要用于西部建设。 南水北调西线走地下隧道调水是最可靠、最安全选择,强震滑坡泥石流会使整个地面系统瘫痪;以藏南、青海为两个战略支点,通过隧道直接将500-600亿的雅鲁藏布江水调入柴达木盆地,建设第二天府,通过分流工程,部分水量向东分配给黄河龙羊峡水库,西北方向直通库姆塔格沙漠、恢复罗布泊艾丁湖传统水面20000平方公里,作为国家水资源战略储备,盆地建设走以能源工业、林业为主、农牧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增加森林资源储备,改善青海及周边气候,达到给北方干旱地区增雨降雪的目的,应对暖冬危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暂不涉及长江澜沧江等河流,三江源横断山区作为水源涵养保护地最好不要破坏。南水北调必须触及雅鲁藏布流域,藏南地区作为中国21世纪水资源安全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东疆吐鲁番地区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的湖面达4000平方公里,历史上罗布泊水面超过2万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在塔里木河上游用水量剧增和水库修好之后,罗布泊逐渐干涸。将南水北调西线建设的战略着眼点转移至水资源、森林资源储备建设上来,每年几百亿生态水注入东疆罗布泊干旱地区,以恢复生态改良气候为主要目的,打消将有限的资源吃光喝光用光的念头,为今后若干世纪的持续后世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不要老想着筑坝发电,需要退一步考虑问题,假如中国从来就没有西部这些水电资源可以利用,东部应该怎么发展,保持和谐安全可靠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个社会能否持久发展的必要条件,能源问题可以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 [ 本帖最后由 安德鲁 于 2008-6-17 14:23 编辑 ]

1724

积分

545

金钱

288

帖子

白银水师

30
发表于 2008-6-17 11:30:53 | 只看该作者



建设隧道调水工程,一些条件较好的河谷地段海拔高度较小,竖井建设深度也就几百米,比煤矿作业井要浅很多,沿东经95度南北贯通,需要修路,214国道一线也是一个选择,可以节约很大的建设成本,有些人员设备的运输任务还可以借助陆航部队的力量完成,将部队原有的一部分训练科目纳入支援建设中来,合而为一,既支援了工程建设,又在实战中锻炼了部队,节约了建设经费。

1724

积分

545

金钱

288

帖子

白银水师

31
发表于 2008-6-17 13:1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 的帖子

水利建设利国利民。南水北调西线调水量不见得越多越好,每年有500-600亿立方就足够了,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变应该是个渐进的过程,三江源诸河不动,能给北方调来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主要用于内流,少量注入黄河外流入海;年复一年,应该就可以给北方地区带来很大的变化了,新生水汽资源力量的加入,可以促使原先难以形成的或者说临界降雨云系达到降雨条件。青海周边环境的改变可以带动横断山诸河水量增加。 一期水源地建设工程是要考虑将易贡-帕隆藏布从雅江干流剥离出来,建成藏东南的“贝加尔湖”,随后再雅江干流筑坝截流给“贝湖”补水,调水水源地问题就解决了,易贡-帕隆藏布属于中国内河,调水不需要参与国际谈判,不会引发国际争端。若利用建在怒江河谷的隧道竖井口,在丰水季节再调一部分怒江上游的水量,调水量不会低于600亿方,如果地下隧道选址214国道方向,沿线河谷的竖井口都可用作丰水期诸河的分流系统,调水量将会更大一些,而且随着三江源地区降水条件的改善,水量又会随之增加,对该地区生态不会造成任何损害。 易贡-帕隆藏布同雅江峡谷地区自然条件好,环境恢复快,将该地作为取水点,能将调水工程建设对整个高原生态的负面影响降到。该地区海拔高度相对较低,地下隧道直线距离也将缩短近50KM。 建设南方贝加尔湖,实现南水北调,解决水汽通道问题是关键。东经95"039附近海拔2700M,蓄水2800-3000M,从加拉修建穿越分水岭的引水隧道,将雅江来水注入帕隆藏布,帕隆藏布截流坝选在塘麦至扎曲的某段狭窄河谷,将易贡-帕隆藏布变成水库,如果截流坝建设高度受限,可局部采取虹吸方式引水北上了。 取水口方案可有多个选择,根据难易程度取舍,或分期进行: [ 本帖最后由 安德鲁 于 2008-6-18 01:09 编辑 ]

1724

积分

545

金钱

288

帖子

白银水师

32
发表于 2008-6-17 13:28: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bzyzh 于 2008-6-3 18:24 发表 汶川大地震,在北川县城上游的唐家山,山体垮塌,形成堰塞湖,土石坝高约70米,坝前水深64米,蓄水约1.7亿方; 为防垮坝洪灾,5月30---6月2日,下游绵阳市组织20万人大转移。 由此可见,大西线的700---800米堆石 ...
堰塞湖是否能够长期稳定要看下滑堰塞体的土方量、堰塞河段长度、土石结构组成、堰塞河段位置的地理结构等多种因素。达到必要的条件,堰塞湖绝对安全。

2573

积分

120

金钱

86

帖子

白银水师

33
发表于 2008-6-17 22:30:08 | 只看该作者

堰塞湖垮不垮,要地神说了才算

朋友,大型堰塞湖垮不垮坝,任何人的保证都不算数,任何人说了都不算; 要地神说了才算;强烈地震,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可靠标准.

2573

积分

120

金钱

86

帖子

白银水师

34
发表于 2008-6-17 22:39:30 | 只看该作者
朋友 ,南水北调西线走地下隧道调水是最可靠、最安全选择?? 以藏南、青海为两个战略支点,通过隧道直接将500-600亿的雅鲁藏布江水调入柴达木盆地?? 隧洞起点何处?高程多少?终点何处?高程多少?隧洞全长多少公里?洞径多少? 几百公里隧洞,距地面几百米? 要知道高原缺氧,怎么满足几百米下的地洞施工需要? 缺氧,任何工程机械都无法正常运行;任何人在洞下都难生存;还谈什么施工? 你怎么解决洞内供氧问题?

1724

积分

545

金钱

288

帖子

白银水师

35
发表于 2008-6-18 00:5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4# 的帖子

水库是否会引发地震我还不清楚。呵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他问题最终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工程机械可以开发电能驱动设备,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等于说永远解决不了,技术总在进步,工程也不是明天就开工;人可以潜水作业,就能在缺氧环境下工作。 从雅江取水口至格尔木直线距离大约750KM,实际施工长度估计在900KM左右。落差在200-300M,高压密封管道输水,隧道直径10M,三孔并行。竖井数量最少需要30孔,竖井深度差别较大,具体不详。

2573

积分

120

金钱

86

帖子

白银水师

36
发表于 2008-6-18 09:32:45 | 只看该作者
朋友,几百米深井下几百公里长隧洞,不仅是缺氧难解决,而且隧洞涌水也难排水.你作为设计师,你不能不考虑.要在近期内技术能够施工,才行,不能提个难题,盼几百年后别人去解决. 你的隧洞终点在格尔木,高程约2808米,高差约200---300米,这么算来,从雅鲁藏布江3000米高程打隧洞; 要知道藏北高原平均在4000米以上,你的隧洞在1000米深的地下; 约750公里长洞,要穿越多少条河流?? 隧洞涌水,这是常见的事,尤其在穿越河流底下时,更要防涌水; 问题的关键是,在1000米的深井下几十公里长洞里,涌水量大了,排不了水,全洞都要淹,所有掘进机械,运输车,电力供应线路,供氧设备全部失灵,断电,断氧,所有的人都要淹死憋死在井下洞内,跑不出来的. 你作为设计师,不能不考虑如何安全施工;如果不能施工,你的方案再好,也没人来干. 其实在20年前,张世禧的大隧道方案就已出台,多家报纸已公布,就是因为高原深井长隧洞施工艰难;

1724

积分

545

金钱

288

帖子

白银水师

37
发表于 2008-6-18 13:16:28 | 只看该作者
诚如阁下所愿,一个造福千年的工程不能遗害千秋,目前西线方案都还强差人意,多提意见多论证是非常必要的,耐心等待是必需的。 原面平均海拔4000多米,隧道竖井建设选址河谷平地,井深平均就是几百米,走向有两条选择路线,走东线214国道方向出口选址香日德县也是一个考虑竖井深度会小一些。将燃油驱动的施工机械改造成电驱动设备并不是太大困难,地下岩爆、透水问题只能借助新技术去克服,就是在平原地区、海底作业突遇强透水同样跑不掉的。南非采矿技术比较先进,地下5000米开采金矿经验比我们丰富,可以多交流学习。 发源与青藏高原诸河流上游水量都不大,雅江1600亿水量主要靠藏东南降水,易贡-帕隆藏布就占了370亿,米林以上来水有1/4就不错了,对所有要求在雅江中上游建坝调水的搞法不可想象,对蓄水坝以下沿河流域地区意味着什么? [ 本帖最后由 安德鲁 于 2008-6-18 13:24 编辑 ]

1724

积分

545

金钱

288

帖子

白银水师

38
发表于 2008-6-18 14:48:48 | 只看该作者
隧道超前探测预报技术是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对前方的可能存在的复杂地质结构进行超前探测,以便根据探测结果提前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快速掘进。目前超前探测距离可以达到上百米甚至更远。如果有更新的探测传感器技术问世,如果能够通过地面探测就能确定地下结构的安全系数,实现隧道建设科学选址,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期待这一先进技术早日出现,相信不会太远了。 如何提升运输系统的运载能力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课题。

2573

积分

120

金钱

86

帖子

白银水师

39
发表于 2008-6-18 17:29:12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安德鲁朋友不太愿意接受不同意见,对几百公里长隧洞施工众多困难,还没太过细; 把解决施工难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可靠的; 评价任何工程有四个标准,缺一不可; 一是设计科学合理, 二是投资效益合算, 三是工程技术可行, 四是工程运行可靠, 四条原则缺一不可,哪一条过不了关,都不行. 建议你从四个方面全面评价几百公里的长隧洞工程.

1724

积分

545

金钱

288

帖子

白银水师

40
发表于 2008-6-18 17:48: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bzyzh 于 2008-6-18 17:29 发表 看来安德鲁朋友不太愿意接受不同意见,对几百公里长隧洞施工众多困难,还没太过细; 把解决施工难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可靠的; 评价任何工程有四个标准,缺一不可; 一是设计科学合理, 二是投资效益 ...
工程技术问题假以时日都能解决,单纯从调水层面应该说是很合理的;藏东南水库建成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需要论证,所有调水方案也都存在建坝蓄水这个问题,按照这个方案最多需要建两个库就解决问题。 欢迎批评,欢迎多提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安德鲁 于 2008-6-18 18:0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7 10:53 , Processed in 0.191928 second(s), 5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